【新年特刊】“初音”粉絲的自白:“我就是喜歡紙片人啊”
蔥綠色頭發扎成雙馬尾,現場彌漫著她電子質感的歌聲,與人類的聲音接近,但更完美。
責任編輯:呂明合 宋宇 邢人儼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6年7月22日,上海世博展覽館,粉絲狂熱追捧虛擬偶像“初音未來”。不在“二次元”的人很難理解,人怎么能為一個現實中不存在的人花這么多錢。
(本文首發于2017年12月28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來自二次元偶像“初音”粉絲的自白 “我就是喜歡紙片人啊” 》)
蔥綠色頭發扎成雙馬尾,現場彌漫著她電子質感的歌聲,與人類的聲音接近,但更完美。臺下觀眾瘋狂舞動蔥綠色熒光棒,應和節奏,向屏幕上的形象表達他們的熱情,表達粉絲對偶像的愛與信仰。
2017年11月25日的上海夜色中,站在演唱會舞臺中央、萬眾矚目的歌者,是一名靠屏幕投影“活著”的動漫少女。
自從2007年,日本一家軟件公司開發的音源庫賦予她聲音的能力后,誕生于十年前的“初音未來”,早已成為全世界二次元人群的超級偶像。
太過完美了,她像樂器一樣,能唱出任何創作好的歌曲。后來,人們為她創作出專屬歌曲,賦予她少女的形象,“初音未來”從一種聲音變成一位歌手,又在無數粉絲加持下,成為一名虛擬偶像。
活在“二次元”世界以外的人,或許難以理解粉絲與虛擬偶像之間的聯結:一個活人,為什么要崇拜一個“不存在的人”?為什么要花巨資去現場,只是為了看一個電腦合成的虛擬人用電腦合成的聲音唱一整晚的歌?
以下是一位初音未來粉絲的自白:
我就是喜歡紙片人
初音未來粉絲有八成是男生,主要是90后,我符合主流。我在現實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柯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