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特刊】為了共飲長江水

長江不只是謀生的來源,共飲長江水,自己與長江原來也休戚與共。

責任編輯:汪韜 實習生 蔣夢筱

(資料圖/圖)

(本文首發于2017年12月28日《南方周末》)

生態(eco-)一詞源于古希臘,原意是家或棲息地。萬千個體盛衰生死,均離不開彼此依存的生態系統,這亦如共同的家園。在這一“家”中,既有環保與經濟的共生問題,消費社會的資源再生難題,也有人類與其他物種共存的永恒話題。

水源地專項行動開始后,很多企業管理者才發覺,長江不只是謀生的來源,共飲長江水,自己與長江原來也休戚與共。

環保部建立的“飲用水水源地攻堅決勝”微信群,成員們都是“大咖”——尚未完成清理整治任務的地方政府主管副市長、環保局長、分管副局長等被邀請入群。這幾天,群里的人數不斷減少,留下的人壓力更大。

2017年底對趙陽運和柏建平來說,是一道焦灼的大限。

趙是重慶建設港務公司副總經理,柏是遵義精星航天電器有限責任公司綜合管理部部長,他們相距260千米,素昧平生,卻都因為一場環保風暴連在一起。

2016年5月起,環保部啟動“長江經濟帶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執法專項行動”,涉及長江經濟帶11省份、126個地級市490個環境違法問題。

以中國西南角的云南普洱市思茅區菁門口水庫為起點,到長江下游的上海市松江區松浦大橋,近2220公里的范圍里,平均10公里就有2個問題。趙陽運所在的建設碼頭、柏建平所在的公司,都列其中。

水源地專項行動開始后,很多個像趙陽運和柏建平的企業管理者才發覺,長江不只是謀生的來源,共飲長江水,自己與長江原來也休戚與共。

遷延五年倆月解決

五個月前,趙陽運憂心忡忡。他所在的重慶建設碼頭,因為處在長江重慶段上的一處飲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面臨停產半年的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邵小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