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手機背后的全球生態鏈
量產的一部品牌手機背后,常常站著生態鏈上數以千計的工程師。很多人沒有意識到,手機本身即是經濟全球化的一個縮影。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7年12月7日,河南鄭州一家手機代工企業內,工人們正在生產線上工作。
(本文首發于2017年12月28日《南方周末》)
量產的一部品牌手機背后,常常站著生態鏈上數以千計的工程師。很多人沒有意識到,手機本身即是經濟全球化的一個縮影。
2017年11月底,9名美國高中生和7名深圳高中生在深圳華強北電子產品市場,花50元買入零部件、用4天的時間合作組裝了一部手機,可玩游戲、可彈奏音樂,并打通了電話。
這讓人想起功能機時代曾經風行一時的“山寨手機”。但在智能手機時代,它們集體消失不見了。
高中生4天即可組裝一部手機,但組裝和量產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智能手機時代,移動互聯網加持之下的手機承載了前所未有的社交、娛樂、支付等功能,手機用戶對手機安全性、穩定性、操控流暢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背后考驗的是手機廠商的系統集成能力,這是過去靠手工作坊組裝的山寨機遠不能滿足的。
量產的一部品牌手機背后,常常站著生態鏈上數以千計的工程師。
全產業鏈條
前幾年,也有一些自身不具備開發能力的手機品牌,委托第三方ODM廠家開發智能手機,然后用各種概念包裝之后快速推向市場,博眼球、跑銷量,這被業內稱為“會營銷的山寨手機”?,F在,這類手機也逐漸被消費者所拋棄,市場頭部效應越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