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歸大熊貓:向野而生
它們走得越遠,離放歸要實現的目標就越近。
責任編輯:錢昊平 溫翠玲
“八喜”放歸雅安栗子坪自然保護區。
(本文首發于2017年12月28日《南方周末》)
研究中心希望通過放歸,達到補充野生大熊貓數量、防止野外大熊貓種群瀕危的目的。
性格兇猛的母獸“喜妹”誤判其幼崽可能遭受危險,以遠高于人的攻擊力將飼養員韋華撲倒后,開始撕咬。
2017年11月23日,四川雅安栗子坪自然保護區。一對受過野化培訓的熊貓母子,在眾人注視下,緩緩爬出運輸籠,奔向山林,回歸自然。
算上這兩只,從2006年起,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已向野外放歸了9只人工繁育大熊貓。研究中心希望通過放歸,達到補充野生大熊貓數量、防止野外大熊貓種群瀕危的目的。
但放歸不是沒有意外,9只被放歸野外的大熊貓中,有2只夭折。
“母獸帶仔”
熊貓被放歸之前,都要先在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下屬核桃坪野化培訓基地進行野化訓練。
吳代福是基地負責人,他印象最深的是2012年放歸的那只大熊貓,“它淋雨、生病感冒、爬樹時從十米高空跌落”。
時隔五年,吳代福仍能記起那些揪心的細節,“因為培訓時正處在首只野放大熊貓‘祥祥’之死的壓力下”。
2006年4月,5歲的雄性大熊貓“祥祥”,在臥龍&l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