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當園長 “媽媽”當老師 “找不到幼兒園,自己辦一個”
靠著家長們口口相傳,8年來,家庭園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孩子數量已從最開始的2個,發展到55個,編成了4個混齡班。
責任編輯:錢昊平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媽媽們在開讀書會。
(本文首發于2017年12月28日《南方周末》)
目前,許多家庭式幼兒園還面臨難以拿到土地使用權、食品安全許可、幼師資格等正規辦園資質,只能“潛伏”在住宅區里。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隨著音樂響起,媽媽們淡淡地唱起了《塞上聽吹笛》。
2017年12月20日上午9:30,北京昌平區一所家庭式幼兒園內,十多位媽媽用這首歌開始了當天讀書會的暖場。
這所坐落在別墅區內的幼兒園,正式名稱叫“溫馨家學園”,被孩子們叫做“爸爸”的男園長滿爸,今年46歲。2009年,他的孩子到了入園年齡,但卻找不到學位,情急之下就自己辦了這所家庭式幼兒園,特色是“家庭式管理”,讓入園的孩子家長參與管理。
靠著家長們口口相傳,8年來,家庭園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孩子數量已從最開始的2個,發展到55個,編成了4個混齡班。
“要不自己辦一個?”
“在籠子里養著。”這是滿爸給孩子找幼兒園時最直觀的感受。
2009年,滿爸的孩子剛滿三歲,他找了一圈,發現大多數幼兒園為了有效管理孩子,會減少孩子的行動時間,甚至一整天都被悶在屋子里。
同時,由于幼兒園學位十分緊俏,即便他看不上現有的管理方式,但入學還需要四處“托關系&rdquo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Golrad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