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開通五周年 計劃2030年建成國家新時空服務體系
“從中國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的角度)來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blockquote>責任編輯:楊志錦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開始提供服務已經五周年。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發言人冉承其表示,運行五年來,中國已形成北斗完整產業鏈,北斗在國家安全和重點領域標配化使用,在大眾消費領域規?;瘧?,正在催生“北斗+”融合應用新模式。
北斗系統五周年成績單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開始提供服務已經五周年。國新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這五年的進展情況。在此之前的11月3日,北斗三號首批組網雙星成功發射。北斗三號繼承北斗特色,對標世界一流,增加星間鏈路、全球搜索救援等新功能,播發性能更優。那么,這五年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取得哪些進展,未來如何進一步突破?近年來,新業態、新技術不斷涌現,物聯網、區塊鏈技術又將給北斗技術應用帶來什么機會?本專題將展開分析。
12月27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迎來開通五周年的歷史節點。
當日,國新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發言人冉承其在會上表示,北斗系統開通五周年以來,主要取得系統建設與運行、應用與產業化以及國際交流與合作三個方面的快速發展。
他同時表示,在2030年建成與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相聯系的新時空服務體系。
“北斗+”融合應用新模式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主要執行國家設定的“三步走”計劃。1992年開始的“北斗一號”,是一組進行衛星導航相關研究實驗的測試衛星;“北斗二號”,歷經8年于2012年年底完成14顆衛星組網的建設,承擔中國和亞太地區的導航、授時等服務,國新辦于當年12月27日召開發布會宣布北斗系統提供信號服務;而“北斗三號”,則要完成30顆左右衛星的全球組網。2017年11月,“北斗三號”衛星開始發射,“第二步”任務和“第三步”任務開始“交棒”。
冉承其指出,在系統建設與運行方面,北斗系統立足國情富有特色,國際首創混合星座設計,開創導航定位、短報文通信、差分增強融合技術體制。五年來,北斗二號系統連續穩定運行,定位精度由10米提升至6米。隨著北斗三號組網拉開大幕,定位精度2.5至5米,較北斗二號提升1至2倍。
系統的建設與運行,為北斗技術的產業化奠定基礎。冉承其強調,運行五年來,中國已形成北斗完整產業鏈,北斗在國家安全和重點領域標配化使用,在大眾消費領域規?;瘧?,正在催生“北斗+”融合應用新模式。
其中較為典型的行業應用是需要“移動”服務的交通。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負責人彭思義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北斗系統開通五年來,國家已推出北斗行業應用的專項規劃,覆蓋到所有的運輸方式。大約480萬輛危險品車、大客車、班線客車上都安裝了北斗終端。
相較于北斗系統開通的2012年,2017年的中國,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市場期待北斗在融合新技術、新經濟方面,有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據冉承其透露,國家將在2030年建成與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相聯系的新時空服務體系。該體系還要與云計算、互聯網、大數據深度融合,構建技術體系。
國際化加速
北斗系統的另一成績是北斗的“國際化”。在國際合作與交流方面,北斗已走出國門,正加速融入世界。在北斗“第三步走”目標(2020年實現覆蓋全球)的進程中,還有個2018年率先覆蓋“一帶一路”的“中期目標”。國家發改委等部委2016年11月發布《關于加快推進“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建設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多處提出支持北斗產業在“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發展,還明確東南亞將作為北斗系統“走出去”的首要市場。
冉承其表示,把“一帶一路”作為優先考慮是因為“一帶一路”是中國政府的國家倡議,北斗系統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要為世界做出更多的貢獻,所以在方案論證和發射組網計劃的優化過程中,優先考慮“一帶一路”的實施。
冉承其強調,北斗不僅具有短報文和位置報告服務能力,同時還具備高精度的服務能力。這是其它三大導航系統所不具備的,將成為北斗走向全球的優勢所在。
“從中國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的角度)來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冉承其在發布會答記者問時說,“北斗在全世界的應用覆蓋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們希望中國能作出更多貢獻。”
冉承其介紹,北斗融合互聯網催生新業態。目前,國內(相關)從業企業超過1.4萬家,從業人員超過45萬。國內衛星導航產業產值年均增長率超過15%,2016年突破2118億元,北斗貢獻率超過70%,預計2017年超過2500億元,北斗貢獻率可達80%。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