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被機器取代?在未來幾十年內都不會發生
畢竟,我們可能成為有史以來第一批人類,過上有人工智能同行的生活。這是什么情況?
責任編輯:朱又可
聽說微軟小冰首席架構師周立博士要出席“2017科幻嘉年華”的科幻作家與科學家圓桌論壇環節,我就提出了采訪申請。
關于科幻作家遇見科學家可能擦出怎樣的火花,我的好奇主要源于微軟兩年前舉辦的一個類似活動,邀請美國科幻作家帶各自感興趣的話題采訪科學家并寫成科幻小說,結集出版題為《Future Visions》,未來遠見,涉及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實時機器翻譯和量子計算等術語,今天回看越發覺得領先一步(微軟還設立了首席故事官?。?,示范了一種科普新做法。
可惜當時不在場,如今再有機會就不會錯過,首先想看科學家怎樣解釋自己的產品,在他們看來這是要導向怎樣一個未來。
畢竟,我們可能成為有史以來第一批人類,過上有人工智能同行的生活。
這是什么情況?
小冰的煩惱
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在其新作《謝謝你遲到了》指出,人類已經進入“加速時代”(Great Acceleration),技術發展的速度超過人的適應能力,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挑戰由此而生。
弗里德曼舉例說,若能坐時光機回到十一和十二世紀,會發現當時的日常生活沒什么本質區別,現在卻有明顯的加速趨勢。比如他引用思科工程師2015年的文章說,在1984年,可上網裝置只有1000臺,1992年變成100萬臺,2008年變成100億臺,預計到2020年這數字會變成500億,并且,在2011年,新入網裝置數目超過了新網民,這表明許多人正忙于將更多裝置連接上網。心理學家雪莉·特克爾在《重拾交談》分析,這是要建立“一直在線”的感覺。
怪不得可以聊不停的微軟小冰從2014到2017年這三年就發展到第五代,擁有1億用戶,積累三百億對話,最長一次聊天達到29個小時。
作為微軟小冰的首席架構師(那個要從系統層面確保“聊天”發生的人),周立博士怎么看“聊天”,這跟人工智能有什么關系?
是的,我選的關鍵詞是“聊天”,我以為微軟小冰是聊天機器人。
但周博士稱她為人工智能,因為她的終極目標與人工智能一致,都是要盡可能像人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