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冬的這一場霾,比以往時候來得更晚一些
在新年鐘聲敲響前的幾十個小時,今冬最重最快的一場霧霾,來了。
責任編輯:王丹
也許是為了在“大氣十條”收官之前再考驗我們一下,在新年鐘聲敲響前的幾十個小時,今冬最重最快的一場霧霾,來了。
12月28日,華北黃淮等地迎來霾天氣過程。晚18時,北京市發布空氣重污染藍色預警,污染范圍為2017年冬季之最。
圖片截自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官網
吸一口熟悉的味道,恍然想起去年冬天那一次次令人深陷、“無法自拔”的重污染,才發現,這個冬天,晴朗的天空已與我們朝夕相伴。去年“搶購”的空氣凈化器和防霾口罩,也落上一層灰。
【霧霾時間切片】2016年12月17日至22日(從內至外)在北京拍攝的故宮(拼版照片)。 新華社記者呂帥 攝
以北京為例,這個城市11月份PM2.5平均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4%,達到每立方米46微克,是5年來11月份的最低數值。
12月前21天中空氣質量為“優”的天數達7天,重污染僅1天。
2017年12月12日,北京, 藍天下的故宮午門。(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環保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28日說,
今年1-11月大氣監測數據顯示,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PM2.5分別比2013年下降38.2%、31.7%、25.6%。
其中北京市PM2.5濃度接近60微克/立方米。
2017年12月20日,藍天下的北京CBD中心區。
2017年12月22日,藍天下的北京天壇。
污染天氣也不是沒有過。11月4日,華北地區部分城市啟動了一次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由于相關地區在聯防聯動和應急機制上已經積累了一定經驗,唇齒相依,相互聯動,影響降低,持續也短,在人們的記憶中似乎沒有留下什么痕跡,霧霾就已揮別。
治污是否已到拐點?這樣的論斷顯然還為時過早。但不可否認的是,2017年冬天這場霧霾,比以往都要來得晚。
燃煤、機動車、工業生產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PM2.5重污染的主要來源。其中供暖大約新增加30%以上的污染排放量。解決冬季清潔供暖問題,被視為治污的一個“硬骨頭”。
【霧霾時間切片】12月17日至22日(從左至右)在北京拍攝的北京站(拼版照片)。 新華社記者程婷婷 攝
這一年,污染治理的力度前所未有,制度出臺密集,監管尺度愈發嚴格。
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參加全國人大陜西團討論時提出,要拿出總理預備費來支持霧霾形成機理的研究,“誰攻克,誰重獎”。
4月,環保部派出5600人,啟動為期一年的“2+26”城市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
8月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發布。方案提出“任務型問責”“結果性型問責”等嚴厲辦法,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
……
2017年12月5日,北京, 藍天映襯下的故宮角樓。(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針對冬季燃煤治理難點,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上“2+26”城市劃定了“禁煤區”,提出實現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全面加強散煤治理。環保部對山西臨汾、北京大興、天津北辰、河北石家莊趙縣等地進行約談后,這些地方環境質量快速改善。
唇齒相依,壯士斷腕。散煤治理、“散亂污”治理和工業減排取得明顯成效,反映在數據上,也看在人們眼中。
“過去十年干的活兒,現在幾年就干完了。”12月初,北京市環保局總工程師于建華在接受本網記者采訪時深有感觸。“我們治霾努力有目共睹,減排成效也是有數據佐證。我們要做的,就是一微克一微克去拼,把人的努力做到極致。”
不能不提的,是從今年春天起大范圍高效推行的“煤改氣”“煤改電”。這個龐大的能源結構改革工程涉及工業生產中燃料的升級換代,也關系到普通老百姓生火做飯、取暖過冬。
一年來,“2+26”城市完成了電代煤、氣代煤改造394.3萬戶,(其中各地計劃外主動多改造的有79.5萬戶),替代散煤1000多萬噸,淘汰燃煤小鍋爐4.4萬臺、淘汰小鍋爐等散煤燃燒設施10多萬個,這一系列舉措為清潔空氣做出重大貢獻。
今年年初的二氧化硫濃度“爆表”事件后,山西臨汾市制定了更為嚴格的“特別排放限值”。圖為燃煤小鍋爐取締回收場。臨汾這一年,不容易。
然而治霾一直在負重前行。我們不能忘記入冬之后由于“氣荒”而供暖受限的那些學校、村莊、城鎮,不能忘記在冬日早晨的“陽光”中上課的孩子,不能忘記那曾因“氣短”而求助告急的醫院,也不能忘記那些經濟形勢剛剛回暖、卻必須為保障民用而讓路停產的企業……
清潔供暖是民生工程,也是系統工程。在實現全體中國人“共同富裕”之前,龐大的中國內部發展階段與水平有著深刻差距。清潔空氣的需求與落后省份、廣大農村之間,必然有著漫長而痛苦的博弈和妥協。而中國的前進,正是由這一個個“跬步”拼接而成,日行千里,迎回了我們共同的藍天。
2017年11月30日,初冬的北京頤和園西堤景色宜人。
十九大報告把污染防治列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面臨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指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需要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調整能源結構,加大節能力度和考核,調整運輸結構。
這是一場攻堅戰,也是持久戰,是我國經濟發展現階段必須跨越的關口,能否跨過去,關系到我國能否順利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關系到中華大地上每個人的幸福感、獲得感。
打贏這場藍天保衛戰,還需要全力以赴、久久為功,需要我們有清醒的認識,必要的耐心。
本次霾(2017年12月28日-30日)過程減弱消散預報圖。
(來源:新華社)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