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出臺慈善資產增值新規 慈善組織既要會公益,又要懂投資

慈善組織數百億捐款躺在銀行金庫里睡大覺,天天在貶值,這是對捐款人負責嗎?

責任編輯:呂宗恕

只要投資就可能有風險,慈善組織保值增值新規對有意去投資的基金會將是一大挑戰。(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1月4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民政部出臺慈善資產增值新規 慈善組織既要會公益,又要懂投資》)

慈善組織投資意見稿所允許的投資范圍(理財、債券、基金、信托、委托投資、股權等)可能會讓那些保守的慈善組織腦洞大開,躍躍欲試。但是,有關投資決策和風險控制等一系列復雜規定或許又是一盆冷水,把他們剛起的熱情澆滅。

慈善組織數百億捐款躺在銀行金庫里睡大覺,天天在貶值,這是對捐款人負責嗎?金融行業每年公益慈善投入以十億元計,許多金融機構成立了公益基金或基金會,但沒有一家把幫助慈善組織解決投資問題作為自己職責。

每年一屆的諾貝爾獎頒獎禮總是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但很少人知道支持巨額諾貝爾獎的諾貝爾基金會曾一度瀕臨破產。自1901年起,該基金會只投資“安全證券”(銀行存款與公債),資產流失近2/3。直到1953年,限制被打開,投資范圍擴展至股票、房地產、另類投資等,資產從最初的3100萬瑞典克朗增長到2014年的36.84億瑞典克朗。其成功正是源于積極投資。如果死守遺囑,只投資所謂的“安全證券”,可能今天我們已見不到人類最偉大的諾貝爾獎了。

正如耶魯大學首席投資官大衛·史文森先生所述,投資對慈善組織具有重要意義:保持獨立性,增強穩定性,創造優越的發展環境。如果投資收益成為慈善組織的重要來源,就不用太擔心受政府或捐贈者變化而導致收入劇烈變動。

2016年9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第五十四條,對慈善組織為實現財產保值、增值進行投資的行為已有原則性規定,并要求民政部制定具體辦法。

2017年12月7日,民政部就《慈善組織保值增值投資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慈善組織投資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截止時間為2018年1月6日。不少公益資深從業者對此表示,慈善組織投資的春天可能要來了。

中國現實:

慈善組織投資普遍保守

據統計,2015年全國4886家基金會擁有1189億元凈資產,平均投資收益率從上年的2.71%提高至3.07%,卻依然趕不上幾乎像活期存款一樣安全性好且流動性高的貨幣基金收益率3.32%。TOP50的平均投資收益率從3.69%提高至4.59%,但與穩健的全國社?;饡?5.14%和保守的保險行業的7.56%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舉例來說,都是公募基金會的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以下簡稱中國兒基會)、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以下簡稱中國紅基會)凈資產規模4億-5億元,但沒有專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