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圣火:在天神、英雄和人之間傳遞
每屆圣火采集儀式上,人們一再重復和強調的和平與安寧的祈愿,什么時候能真正實現?
責任編輯:聶寒非
扮演最高女祭司的勒侯手握火炬,繞凹面鏡一圈,另外一位女祭司捧起圣火罐,勒侯從那里將火炬點燃。
(本文首發于2018年1月4日《南方周末》)
在希臘這塊被稱為“神、英雄和人”共存的土地上,采自古奧林匹亞的圣火,在神、運動員、人之間反復傳遞,攜帶著美好的祈愿,最后濃縮成火種,裝進一個小小的燈籠,踏上去往平昌的旅程。
斗轉星移,當初講希臘語的各個小城邦終于成為一個現代國家,而整個世界卻如一個放大了的希臘世界,依舊戰事頻仍,紛爭不寧。每屆圣火采集儀式上,人們一再重復和強調的和平與安寧的祈愿,什么時候能真正實現?
前來希臘采集圣火的平昌冬奧委員會從雅典走后不久,近日,韓國方面即傳來令人不安的消息:在戰爭陰影之下,全世界冬奧會的擁躉們裹足不前,導致門票銷售不足三成。距離奧運會起源已將近三千年,而奧運會所涉及的眾多主題(如和平、團結、繁榮等),依舊是世界需要同心協力才能解決的問題。
“一個調皮的觀眾”
天氣成了決定因素。獨特的地中海氣候讓希臘擁有充足的陽光,但歷代擔任最高女祭司的演員都承認,取火的那一刻她們緊張得要死。
與上述令人不安的消息相呼應,圣火采集的過程因天氣緣故并不順利。根據預報,那幾天奧林匹亞都會下雨。
儀式開始的時間定在2017年10月31日中午12點,因為這時候陽光最為熾烈——為了保證圣火的純度,火必須來自陽光,并且按古希臘的取火方式,由一面結構簡單的凹面鏡點燃。
大約11點鐘,在其他嘉賓、記者、觀眾分別從不同通道進入圣火采集現場古奧林匹亞遺址時,僅1公里開外、人口大約一千左右的現代奧林匹亞小鎮上,身著希臘傳統服裝的總統衛隊,在市政廳前,沿掛滿各國國旗的主街道一字排開。然后他們邁著夸張的禮儀步伐,陪伴總統帕夫洛普洛斯走向圣火采集現場。
自古希臘時代起就有的圣火采集儀式,本是為了紀念將火種從天上偷帶至人間的天神普羅米修斯。當時,每個城邦的公共建筑都會在灶神赫斯提亞的圣壇上供奉圣火,由灶神的女祭司守護。古時候,開著航船向外擴張的希臘人,只要在海外建立殖民地,會從自己原生的城邦圣火壇上取火,帶到新的定居點。
盡管第一屆現代奧運會1896年在雅典舉行,但并沒有圣火采集儀式。1928年第9屆阿姆斯特丹奧運會上,組委會別出心裁地在舉行賽事的體育場燃起了巨大的火炬,所有人眼前為之一亮。到了1936年柏林夏季奧運會,擔任奧組委會秘書長的卡爾·丁姆同時是一位體育運動史學家,決定將圣火采集儀式回歸奧運會的故鄉——古奧林匹亞。但古奧林匹亞早已成為一片廢墟,圣火蕩然無存,怎樣獲取火種成為一個難題。后來有人根據希臘歷史學家普魯塔克等人對古希臘人獲取圣火的記載,決定使用凹面鏡,直接從陽光取火。
冬奧會圣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