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非洲故事”,卻發生在廣州 紀錄片《廣州夢工廠》中的“巧克力城”

“在我的生命歷程中,中國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我已經認不出來這是當初見到的中國了。為什么它不會發生在非洲呢?”

責任編輯:宋宇 邢人儼

居住在廣州的非洲人有1.1萬多人,主要包括留學生和商人兩大群體,其中相當一部分曾在其本國接受過高等教育。(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1月4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這是一個非洲故事”,卻發生在廣州 紀錄片《廣州夢工廠》中的“巧克力城”》)

“在我的生命歷程中,中國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我已經認不出來這是當初見到的中國了。為什么它不會發生在非洲呢?”

25年前在西非國家加納工作時,美國導演克里斯蒂娜·貝杰利買到一把心儀的菜刀。幾年前她想再買一把,卻發現那里的商品都變成了“中國制造”。

貝杰利有點擔憂,但加納商販們興奮地講述中國帶來的商機,又令她心生好奇。“也許中國掌握著讓非洲發達的關鍵?”

2011年夏天,貝杰利和制片人艾瑞卡·馬庫斯來到華南,“被廣州的商業、發展和交通所震驚”。每年有近50萬非洲人穿梭于祖國和廣州,有些人甚至在廣州定居。小北路周邊幾公里形成了非洲人社區,那里一度被稱為“巧克力城”。

此后幾年,貝杰利和馬庫斯往返加納和中國,記錄那些在中國謀生的非洲“夢想家”。由此拍成的紀錄片《廣州夢工廠》,在2017年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展映。中國觀眾最具代表性的反饋是:“我知道廣州有很多黑人,但從來不了解他們的故事。”一位教師幫非洲來的學生租房,房東一聽是非裔就拒絕了。

貝杰利在廣州遇到的非洲人卻很少主動談論種族歧視。“如果他們沒有講述關于種族的事情,那就不是他們的頭號問題”。貝杰利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她更常聽到的是“沒工作”和“簽證就是一切”,工作、簽證與居住才是大麻煩。

從“111路公交車”到“中國奧巴馬”

尼日利亞青年埃米帶貝杰利乘纜車登上白云山。“升得越高,就越感覺會摔個粉碎。”埃米恐高,但俯瞰天河區和白云區,還是心滿意足地夸贊,“非常美,非常好。我在尼日利亞看到的中國,和我來之后看到的完全不同。”

埃米2006年來到廣州,和大多數非洲人相仿,目的是尋找生意機會。他后來卻成了“尼日利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