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游戲改變教育

這年頭大家都在觀察挪威、芬蘭等北歐國家出色的教育成果,不少研究者是從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上思考,沒想到秘訣竟包括游戲的設計。

責任編輯:劉小磊

 

1900年左右,法國畫家讓-馬克·柯特畫了近百幅暢想“2000年的法國”的漫畫,半數錯得離譜,半數出奇地精確。這是其中關于教育的一幅。(資料圖/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1月4日《南方周末》)

這年頭大家都在觀察挪威、芬蘭等北歐國家出色的教育成果,不少研究者是從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上思考,沒想到秘訣竟包括游戲的設計。

最近,我女兒所在的學校,一所側重數理化(STEM)教育和項目式學習的學校,讓學生所做的作業顛覆了我的三觀。比如學校舉辦紙板船邀請賽:參賽學生只用紙板、膠布和膠水,制作紙板船。制作完畢后,該學校和附近初高中的同學,到我們大學的游泳池里去劃船比賽。這種劃船比賽,比不上劍橋牛津、耶魯哈佛那些賽船,但是小孩子們能設計出這種紙板船,讓其下水,里面坐三個人來回劃,也讓學生、家長和老師樂翻天。后來我女兒的物理課老師,又讓其設計一種發射器,要能發射一個餡餅砸到老師臉上。學生三四人一組,設計了各種各樣的發射器,讓我們家長大開眼界。和我們當年的題海戰術不同,不知這種學習的“干貨”多少,但是所有這一切做起來都還頗有挑戰性。常被人誤認為“快樂教育”的美國教育,也不都是哈哈傻樂,而是在逐步增加挑戰的同時,設法調動每一個階段的學生的積極性。

教育中增加一些游戲的成分,對于人的健康成長是有好處的?!队螒蚋淖兘逃芬粫?,譯自原名可直譯為《游戲相信你:電子游戲如何讓孩子們更聰明》的一書,生動地向我們介紹了教育和游戲的相生相克的關系。它們相逢時,是擦肩而過,還是從此如膠似漆?

我對于此書的興趣來自自己的兩個孩子。我女兒上高中,學習中經常有上述制作游戲。她最近還選修了一門航空選修課,課上的考試之一,居然是讓孩子模擬飛行,然后發飛行證。模擬飛行的“教材”,是一款飛行模擬游戲。有的學生屢次考不過,甚至自己掏錢去買了此游戲在家練。我兒子上初中,和他同齡人一樣,他經常玩包括《我的世界》(Minecraft)的電子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lee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