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后如何進行抗震設防?
在都江堰的地震現場,同濟大學的陳保勝教授經常陷入沉思。有數百年歷史的都江堰二王廟的主體大殿沒有倒,而周圍建設的一些仿古建筑和現代建筑卻塌了
責任編輯:朱力遠
“每次大地震之后,我們檢討出來的一些東西,就會寫到下一次的建筑抗震設計規范中去。”
北川縣城沒倒的房子,對以后的抗震設防具有示范意義 本報記者 翁洹/攝
古建筑為什么沒有倒
在都江堰的地震現場,同濟大學的陳保勝教授經常陷入沉思。有數百年歷史的都江堰二王廟的主體大殿沒有倒,而周圍建設的一些仿古建筑和現代建筑卻塌了。
陳保勝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抗震救災災后重建專家組成員。他說,“建筑結構體系的好壞,決定了建筑的安全程度。”
“我們的祖先有著‘墻倒屋不塌’的經驗。中國古代建筑都是土木建筑,富有韌性,所以處在地震帶上,傳統榫卯結構的木質建筑,對于地震的搖動,也不至于發生斷裂。”
“砌體結構,或者說磚混結構,抗震性能就比較差,尤其是蓋到五層、六層以上,如果改成框架結構,就好很多。”南京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李鴻晶說。
日本是個地震多發的國家,為了抗震,日本多采用木質結構的單層建筑,他們把木頭切成一塊一塊,然后再壓在一起,增加了房屋的堅固性。
在有“地震之都”之稱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政府非常重視建設符合抗震標準的房屋,到過加州的人都會發現,大部分民房均為3層以下的木框架結構,墻壁采用吸音、隔熱材料。
1933年3月10日,美國加州長灘曾遭遇6.3級地震,造成230棟學校建筑被毀、損壞或者變成危房。因為地震發生時是凌晨,因此沒有孩子傷亡。盡管如此,短短30天后,加州就出臺了影響深遠的《菲爾德法案》(FieldAct),以確保學校建筑的抗震性能。
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副所長孫柏濤說,對于公共設施,比如學校、醫院、劇場等可以通過立法的方式做出限制,提高設防等級。“采取行動確保學校等公共設施的安全立法,已經時不我待。”
中國地震局震災應急救援司副司長苗崇剛說,很多農村的房子,基本上是不設防的,這是中國現實的情況。近幾年,國務院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