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墓地驚現記

伊弟利斯登上山丘,即便早有心理準備,他還是吃了一驚,眼前的景象幾乎就是縮略版的小河墓地:一個金字塔形的沙丘上,密密麻麻地豎立“男根”和“女陰”立木,地面上到處是蒙棺的牛皮,死者的斗篷,或直或彎的棺板,泥棺的碎塊……
在考古人員發現克里雅河北方墓地之前,盜墓者早已捷足先登。所幸殘留的文物仍能證明,在三四千年以前,奉行生殖崇拜的小河文明不僅僅存在于羅布泊地區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庫房,水磨石地面散射著燈光。剛拆裝的木盒子里盛著10顆人頭——6顆白森森的骷髏,4顆脫水頭顱。后者是兩男兩女,面目清晰,須發尚在,灰白色的皮膚緊繃繃地裹著早已干涸的肌肉,眼睛沒了,眼窩處是兩個空空蕩蕩的黑洞。

這些頭顱采集自新發現的克里雅河北方墓地,考古隊初步推斷,這座墓地距今大約3500年到4000年,與羅布泊地區的小河墓地屬于同一文明類型,后者一向被認為是世界考古史上的孤本。

3年前就差幾公里

10顆頭顱在烏魯木齊,軀體還留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的克里雅河尾閭。3月23日,當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伊弟利斯·阿不都熱蘇勒千里奔波找到他們時,他們就已經身首異處了。

那天刮著小風,天空昏暗,伊弟利斯登上山丘,即便早有心理準備,他還是吃了一驚,眼前的景象幾乎就是縮略版的小河墓地:一個金字塔形的沙丘上,密密麻麻地豎立“男根”和“女陰”立木,地面上到處是蒙棺的牛皮,死者的斗篷,或直或彎的棺板,泥棺的碎塊……

今年初,伊弟利斯就在和田地區文物局送來的照片里見到過這些情景。

今年1月,大河沿鄉的一位維吾爾族農民,順著克里雅河一直往北走,當他看到墓地時,他很快意識到,這可能是文物遺址。從沙漠出來,他立即跑到鄉政府報告。和田地區文物局立即派人,跟著這位維吾爾族農民進了沙漠。和田地區文物局考古人員在墓地拍照、記錄之后,很快將照片送到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伊弟利斯當時的感覺是“不可思議”,新發現的這座墓地簡直太像小河墓地了,可二者的直線距離是595公里,中間是號稱“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干沙漠。三四千年以前,人類鴻蒙初啟,即便在自然條件良好的地區,覆蓋面積如此之廣的文明也不算多,更何況在世界第二大沙漠中?

伊弟利斯曾先后5次對小河墓地進行考察、發掘和整理,小河獨特的喪葬習俗經常讓他浮想聯翩:他們是誰?他們從哪里來?他們去了哪里?

與哲學家不同,考古學家必須靠證據回答類似問題。伊弟利斯的猜想是,小河人自西向東遷徙而來,最終在羅布泊地區繁衍生息。不過證據不足,也只是想想而已,伊弟利斯從來沒指望在克里雅河流域發現與小河一樣的墓地,更不知道自己3年前曾與這個墓地擦肩而過。

2005年,伊弟利斯曾帶著9個人,沿克里雅河古河道徒步行走28天,行程五百多公里,發現了一處公元前一千多年的青銅時代居住遺址,這處遺址離克里雅河北方墓地不到15公里,“再往西偏幾公里就能看到克里雅河北方墓地了。”伊弟利斯不無遺憾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