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守土”:水陸兩棲飛機將助力中國南海
前不久,“鯤龍”AG600在廣東珠海成功首飛,為中國南海維權與開發開啟了一種新的可能性。
責任編輯:姚憶江
2017年12月24日,“鯤龍”AG600在珠海金灣機場起飛。
前不久,“鯤龍”AG600在廣東珠海成功首飛,為中國南海維權與開發開啟了一種新的可能性。據報道,“鯤龍”選裝四臺國產渦槳-六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53.5噸,具有載重量大、航程遠、續航時間長的特點。
在這片遠離大陸的茫茫南海,“鯤龍”可以派上什么用場?
“鯤龍”是中國首款國產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也是世界在研最大水陸兩棲飛機,但這個大塊頭要為南海帶來的改變,可不僅僅是功能本身,它將為這片終年水溫在16度之上的溫暖之海,帶來安定與繁榮。
水陸兩棲飛機從誕生之始,就與軍事結緣,可相對于其可能遂行的軍事任務,“鯤龍”所具備的海洋民用功能更為引人矚目,未來投入使用后,將大大助力中國進一步在南海實現民間力量存在和“民事守土”。
鞭長莫及,一度是中國南海治理的短板,而上述這些遙遙領先于周邊聲索國同類機型的性能,將撐起中國收復應有海洋權益的雄心。
近年來,中國的??哲妼嵙︼w速發展自不待言,厚積薄發的科技、工程實力也使其在南海地區的存在感、影響力、國防和提供國際公共物品的能力大幅度提升。但對于領土領海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