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產業化進入倒計時
業界的共識是,若2018年國家不啟動轉基因作物產業化,2020年達成目標將“比較困難”。
責任編輯:袁端端
戴景瑞在田地里,指著轉基因玉米取樣留下的缺口。
(本文首發于2018年1月11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 “2018年是極為關鍵的一年” 轉基因產業化進入倒計時》)
無論是科學家、政府、企業還是農民,轉基因作物產業化困境都讓他們“左右為難,多面受壓”。
業界的共識是,若2018年國家不啟動轉基因作物產業化,2020年達成目標將“比較困難”。
2018年1月,海南的氣溫仍能達到20度以上,每年郭三堆都要在這里待半年左右。他是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的研究員,所里的海南繁育中心就在三亞市區西北。
過去幾年,郭三堆看著無數轉基因作物在這里生長,也在這里被銷毀——中國對轉基因作物的研發有嚴格限制,未經安全性審查均不能被帶出園區一步。
除了棉花,繁育中心還培育了抗蟲轉基因玉米——根據農業部消息,這將是國家下一步力推的產業化作物。二十余家種子公司選擇在這里育種,只要政策出臺,就能大規模生產。
2015年,“推進轉基因經濟作物產業化”被寫入國家“十三五”規劃,并將在2020年迎來收官驗收。從育種到大規模種植,需要一定的培育周期。業界共識是,若2018年國家不啟動轉基因作物產業化,2020年達成目標將“比較困難”。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戴景瑞同意上述說法。不過,在剛剛過去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轉基因產業化并沒有被提及。
在轉基因研發上,國家自2008年起,投入超過200億元,有了一些過硬的技術和產品,然而目前因為種種原因,絕大部分產品還不能推向社會。
2018年,成為了轉基因產業化至關重要的一年。
產業化路線圖非常明確
隨著“十三五”規劃時間節點越來越近,業界人士開始變得有些焦灼。
2017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這場會議一度被猜測會做出轉基因產業化破冰之舉。但在會上,轉基因產業化并未被提起。
而在政策層面,推進轉基因產業化已是大勢所趨。
2008年,專項投資額為200億元的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啟動,是當時農業科技領域中唯一的重大專項。中央1號文件在近十年內七次對轉基因工作進行部署,中央層面領導也多次聽取轉基因重大專項的進展報告。“十三五”規劃提出轉基因產業化目標后,農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