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解讀
在經歷將近40年的高速發展后,我國的社會資源和人口結構已逐漸無法適應原有經濟發展模式的需求,經濟發展與社會環境優化之間的矛盾也日趨嚴重,中國社會與經濟發展開始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社會的變革必然引發企業的變革,現今的企業已經不能單純地以為股東盈利作為自身經營發展的唯一目標,企業在經營的同時必須兼顧債權人、職工、消費者、供應商、政府乃至社會公眾等多方面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因此社會責任的履行對企業的財務績效、企業形象、可持續發展都將產生重要的影響。實際上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單從2003年已經開始關注企業社會責任對企業經營發展的影響,并且在這些年的榜單中我們可以發現那些切實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大部分都越做越好,經久不衰。南方周末2017 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單可以觀察中國企業在過去一年的發展變化。
CSR解讀
一、各類企業經濟轉型效果初顯
過去的一年,中國經濟仍在低位運行,但整體轉型復蘇跡象已經顯現,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的經營業績表現均有所好轉。
國有企業發展穩健,提質增效效果初顯。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要以改革促發展,堅決打好國有企業提質增效攻堅戰。通過2017年的榜單我們可以看到在國有企業去產能背景下,上榜百強國有企業的各項經濟指標仍有微幅的增長,上榜企業加權平均營業收入增長了3%,過去作為國有企業增長龍頭的金融行業增速明顯放緩,基本與上一年持平,而零售業、能源化工及交通運輸等行業的營業收入出現了微幅下降,但鋼鐵、建筑和汽車行業在2016年則出現了超過5%的增長。雖然金融行業企業的營收規模沒有增長,但其平均凈利潤增長仍能達到5%,而鋼鐵行業企業的總體利潤實現了扭虧為盈,從上一年的每家企業平均虧損20億,到2016年實現了將近7億的盈利,這些因素共同推動了上榜國有企業的平均利潤比上一年度增長4%,初步實現了國有企業提質增效的目的。2016年國有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和資產注入,平均的凈資產規模實現6%的增長。而上榜國有企業的平均稅費從上一年度的188億下降到172億,顯示近年國家的各項稅費改革政策實實在在的降低了企業的稅費成本。
民營企業重回升勢,發展迅猛。上榜百強民營企業在2016 年平均的營業收入、凈利潤和凈資產的增長率均超過了20%,充分說明民營企業經過幾年的產業結構調整,重新煥發了生機。其中以騰訊為代表的新興產業企業迅速崛起,騰訊占據了民營企業經濟責任榜的頭名,這得益于騰訊公司極高的成長性和獲利能力,在2016年騰訊各項經濟指標的增長率均超過了40%,并且銷售凈利率超過25%,不僅推動了公司的快速發展,也推動了整個民營企業的轉型升級和發展。華為、比亞迪、聯想、中興通訊、蘇寧云商、唯品會等依托現代科技發展起來的企業也均進入了榜單前20位,充分體現出民營企業轉型效果明顯,未來中國經濟將有望在這些新興企業的帶動下繼續保持著高速的發展。
外資企業經營情況良好,對中國經濟依然充滿信心。在中國投資的外資企業2016年的營業收入、凈利潤和凈資產等指標均有超過10%的增長率,顯示外資企業在中國的經營情況良好。同時外資企業在中國的投資金額進一步上升,沒有出現外資大規模撤離的跡象,體現外資企業對中國經濟依然充滿信心。
二、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質量有所提升
在2016 年的榜單中外資企業和國有企業約有70%的企業設立了企業社會責任管理團隊并且有明確的目標和考核機制,而在2017 年上榜的國企和外企百強企業中設立企業社會責任管理團隊并且有明確的目標和考核機制的比例均超過了95%,說明各類大型外資企業和國有企業已經把自身社會責任的履行作為企業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并且形成了完善的管理體系和考核機制。民營企業對自身的社會責任管理的重視程度也進一步提升,2017 年上榜的百強民營企業中87%設立了企業社會責任管理團隊,62%的企業社會責任管理團隊有明確目標及考核機制,兩項指標均比去年提升超過20%。
隨著中國各類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的完善,企業社會責任的信息披露質量也有所提升,其中國有企業對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質量高于外資和民營企業。上榜國有企業對外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比例高達98%,并且有82%的國有企業聘請了第三方機構對自身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進行了審驗。外資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質量變化不大,披露社會責任報告的企業比例在70%左右,但進行了第三方審驗的企業僅占36%。民營企業在相關指標上的得分雖然仍低于國有和外資企業,但已經有超過50%的民營企業對外發布了社會責任報告,顯著高于2016年的37%,并且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進行第三方審驗的民營企業也達到了33%,基本與外資企業持平。
三、企業對產品質量的控制與員工權益的保護更加體系化和規范化
近年來企業對產品質量、消費者關系和員工權益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因此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單中被調查企業出現重大消費者投訴和勞動糾紛事件越來越少。在被調查的企業中,無論是國有企業、外資企業還是民營企業,出現重大消費者投訴和勞動糾紛事件的比例均低于5%。這與企業近年來對產品質量控制與員工權益保護的制度化建設是分不開的。上榜的外資企業超過95%通過產品質量認證ISO9001 并建立了產品與服務的可持續評估體系,國有企業通過產品質量認證ISO9001 并建立了產品
與服務的可持續評估體系的比例也超過了90%。而上榜百強民營企業有94家通過產品質量認證ISO9001,有71家建立了產品與服務的可持續評估體系。這些產品質量的控制體系大大提升了企業的產品和服務質量,降低了企業因為產品或服務質量問題所可能產生的消費者投訴與法律訴訟風險。在員工權益保護方面,外資企業通過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認證OHSAS18001的比例高達90%,同時83%
的上榜外資企業建立了EHS管理體系,而國有企業通過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認證OHSAS18001的比例為72%,另有52%建立了EHS 管理體系。民營企業有43%通過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認證OHSAS18001,32%設立EHS管理體系,雖然不及外資企業和國有企業,但比上一年度也有明顯的提升。
四、慈善捐贈金額顯著回升,環保意識進一步提升
2017 年上榜企業的慈善捐贈數額出現了顯著回升。其中上榜民營企業的平均捐贈額高達5700萬元,以騰訊為首的新興產業企業在慈善公益榜中嶄露頭角,捐贈數額大幅增加,一是這類民營企業進入了利潤高速增長期,盈利能力大幅增強,二是該類企業的社會關系與企業自身市場競爭能力密切相關,因此企業在做慈善公益活動的同時也提升了自身的公眾形象和消費者認可度,所以處于新興產業的企業在慈善公益方面有長足的進步。上榜百強國有企業的平均慈善捐贈金額也達到了2400萬,遠高于上一年度的577萬。外資企業平均慈善捐贈額為450萬,雖然比上一年度增加了4倍,但與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的慈善捐贈金額差距很大。此外外資企業參與社區公益事業的比例從上一年度的95%下降到85%,而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則分別達到99%和95%。
環保方面,通過國際環境管理認證ISO14000的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超過85%,民營企業也接近80%。外資企業中接受環境影響第三方評估、對供應商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以及制定了節能減排目標并完成的企業比例均達到95%左右,高于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說明外資企業在環境保護方面的管理水平仍具有一定的優勢。
五、總結
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單2018年將迎來第15個年頭,15年前企業要不要履行社會責任在中國仍是個有爭議性的話題,大部分中國企業對如何履行社會責任認識也不深。10年前隨著公司法的修訂,明確要求企業承擔社會責任,企業開始意識到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性,各類企業開始探索自身社會責任的履行問題。5年前中國的很多大型企業已經能積極履行自身的社會責任,但大部分企業仍缺乏系統
長效的社會責任履行機制。到了今天,我們看到在中國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初步形成了體系化、規范化的社會責任管理體系,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已經和企業的經營發展密不可分,這是企業作為社會單元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所有企業未來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從過去十幾年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單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趨勢,而關注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單的每一個讀者都是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發展的見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