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哈佛的溫度,發現“無用的”自己
有人問我在哈佛期間最大的收獲是什么,我回答:最大的收獲是明白了自己的無用性。
責任編輯:朱又可
(本文首發于2018年1月11日《南方周末》)
有人問我在哈佛期間最大的收獲是什么,我回答:最大的收獲是明白了自己的無用性。我在哈佛期間有機會閱讀村上春樹在普林斯頓大學和哈佛大學訪學期間的回憶文字。他這樣寫道:“待在美國的一個好處是能夠讓自己明白自己的無用性,在美國,你能夠感受到自己是一個微小的存在,你在與不在,做與不做,這個社會照樣會運轉下去。但在日本,你總以為自己很重要,你所做的事情跟這個社會的發展很有關系。”我也感同身受。尤其在中國期間,因為我有不少機會在大學校園和新聞媒體發聲,總以為自己很重要,但來到哈佛之后,發現自己什么都不是,不僅如此,社會的發展好像與自己的努力無關。社會原來可以沒有你而運轉下去。
我抵達哈佛之前曾設想該如何聯系那些研究中國和東亞問題的專家,尤其那些所謂的大牌教授。到了以后,多虧傅高義老師介紹,那些專家對我在中國的體驗和觀察也表現出比較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