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者許家?。簾o償投入110億的初心和情懷

貧窮或許會限制人的想象力,但只有經歷過貧窮的人才知道貧窮的苦,同樣,經歷過改變的人才知道改變的力量有多大。

世界500強,中國第一房企,110億真金白銀投入扶貧……與恒大集團的高調相比,許家印為人則顯得十分低調。

“生于河南周口農村,學于武漢鋼鐵學院,初起于國企舞鋼,磨礪于特區深圳,最終在廣東帶領恒大闖蕩中國,而后不忘飲水思源,投身于扶貧事業”,這是坊間對于許家印的認識。

時間脈絡或許能幫我們了解許家印的成長路徑,卻無法深入認識一個中國企業家是如何與時代共進步的,更無法了解他們為何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探尋這一切,還需要回到出發點。

不忘初心:許家印的扶貧情結

近日,一則恒大扶貧干部出征壯行大會上的講話視頻在網絡流傳。在視頻里,許家印首度對外談起自己的成長經歷:

“我出生在河南豫東一個最窮的地方。1歲3個月的時候,母親得了病,沒有錢看病,也沒地方看病,就這樣走了,我就成了半個孤兒。我是從小吃地瓜、地瓜面長大的,穿的、蓋的都是補丁摞補丁。

“上中學的時候,一日三餐,每餐吃一個地瓜、一個窩頭,喝一碗鹽水。到了夏天,天很熱,黑窩頭半天就長毛了,洗一洗繼續吃。

“76年我高中畢業,想去磚瓦廠找份搬磚頭的臨時工做,都找不到。當時我的最大目標和最大愿望是什么?就是走出農村,找份工作,能夠吃上白面。”

結對幫扶大方簽約儀式現場

幸運的是,1978年,許家印考入大學,從此人生際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借著改革開放所賦予的時代機遇,許家印闖蕩深圳和廣州,在短短20多年里,將一個后來者鑄就成為世界500強。

貧窮或許會限制人的想象力,但只有經歷過貧窮的人才知道貧窮的苦,同樣,經歷過改變的人才知道改變的力量有多大。

外人或許會震驚于這段讓人感觸頗深的經歷,但對于許家印來說,即便成為富豪,對貧困的感受卻從未疏離,對“改變的力量”的執著,也從未退卻。

讓更多人感受到“改變的力量”,讓個人和企業的追求與大多數人的“美好生活”相契合,正是許家印的初心所在。

不忘初心,許家印將目光放在貴州貧困的烏蒙山區,連續兩年多計劃用110億的資金,助力一個地區上百萬人口的全面脫貧。不惜資金,不惜投入,不畏艱難,不怕困苦,這等豪情,令圍觀者動容。

恒大扶貧隊員入戶調查

用許家印自己的話來說:沒有國家的恢復高考政策,我還在農村;沒有國家的14塊的助學金,我也讀不完大學;沒有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恒大也沒有今天。

因此,回報社會、助力國家發展、創造美好生活,從一開始就鐫刻在恒大的企業使命之中。扶貧,對于許家印和恒大,其實只是水到渠成之事。

改變的力量:許家印這樣將恒大帶上世界500強

許家印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

如果回到20多年前,你可能難以想象,當時的恒大有朝一日能夠成為世界500強。

恒大2108人的扶貧隊伍出征扶貧前線

1996年,恒大在廣州成立。當時僅廣東就有1600多家房地產企業,在地產界,萬科可謂是當之無愧的霸主,彼時已經成立12年,無論市場占有率還是經營成熟度,都是首屈一指。

然而,短短20年,恒大就超越萬科成為地產一哥,同時超越眾多名噪一時的明星企業,躋身世界500強。這一切是怎樣發生的?

正如許家印的坎坷經歷,恒大的成長過程也非一帆風順。恒大剛成立不久就遇到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謀求上市時卻遭遇全球金融危機,然而恒大不僅迎刃而解,而且迎難而上,一次又一次取得跨越式發展。

這種成績的獲得,與許家印的戰略意識、遠見卓識和政經認識息息相關。

首先,許家印對于國家發展大勢,有著極為清晰的判斷。恒大進軍地產領域之際,正是住房商品化取代福利分房制度之時,城鎮化的紅利、人口增長的紅利以及國民經濟增長的基本面,讓住房需求迅速放大,恒大得以飛速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樓市下行,部分地產企業倍感悲觀,停步觀望,許家印卻認為機不可失。在他看來,“全面深化改革飽含著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政府做好廉租房、保障房的建設,市場層面的東西讓市場去做。”

“未來三至五年,甚至五至十年,房地產業將持續健康穩定發展”。許家印當初的判斷,正在一一被印證,恒大跨越式發展的潛力,也正由此而得到進一步提升。

恒大向貴州省扶貧基金會多次捐款

其次,許家印的遠見卓識,讓企業一次又一次把握先機。2016年,當恒大超越萬科登頂地產一哥寶座時,許家印卻未沉浸在成績當中,而是果斷提出多元化的發展戰略,毅然將恒大從“規模型”企業向“規模+效益型”企業轉型,并且成功實現“地產+金融+健康+文化旅游”的四大產業布局,在中產化和老齡化社會到來之際,一舉奪得企業轉型的先機。

再次,政經關系歷來困擾很多企業家,許家印卻能穩妥把握好政府與市場的邊界。經營向市場要效益,競爭是顛撲不破的規則;而企業則要向社會反哺,責任意識是牢不可破的使命。恒大之所以能在一個西部貧困地區,打造出“政企合作”的扶貧新模式,無疑也與這種政經智慧密不可分。

在外人看來,恒大的管理制度相當嚴格,但恰是如此嚴格的管理,才造就了恒大這樣一個職業化、專業化、能打勝仗也能打硬仗的團隊。恒大能抽出2000多人的團隊,扎根畢節扶貧,也足以說明這種管理模式的非同凡響之處。

對于大局的敏銳判斷,對于趨勢的超強把握,結合在市場中摸打滾爬形成的可貴的經驗,帶著一顆扶貧初心,許家印成功開拓出“政企合作扶貧”的新樣本。

新時代中國需要怎樣的企業家?

與比爾蓋茨和扎克伯格完全不同,以許家印為代表的這一代中國企業家,多半都有相對艱難的成長經歷,對匱乏和貧困都深有體會,而后幸運碰到恢復高考,又恰逢改革開放持續推進,深知時代機遇和國家戰略的重要性,從而能將個人追求與國家發展實現對接。

這四十年來,他們先是在各自領域篳路藍縷,開疆拓土,為市場機制的完善而努力摸索,不僅成功將企業推向世界500強,而且開創出新的商業模式,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隨后則將社會責任印刻在企業使命之中,用企業家精神和市場經驗,用不計回報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參與國家與時代的進步,促進更多人“美好生活”的實現。

恒大支援大方縣建設的奢香古鎮

其實,這種精神在中國企業家群體中是一以貫之的。從晚清到民國時期,不少企業家富則回報鄉梓,太平之世造福天下,戰亂之際則投效國家,在商業上勇于創新,在公共事業上則不計回報,社會責任一直與企業經營相伴,為中國企業家精神注入深刻的內涵。

時代有所進步,國家從貧弱而至富強,社會由貧瘠而至充裕,企業從弱小而至強大。那么,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中國需要怎樣的企業家?

一是以勇于進取、不斷開拓商業模式、創造商業價值、拓寬企業與市場的可能性邊界為代表的企業家精神。他們既是開拓者,也是創新者;既要有超出于當下的遠見韜略,又要有順應時勢的大局意識。在這個時代,企業的愿景使命,企業家的個人奮斗與追求,如果不能與時代相結合,就難以行之長遠。

二是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責任感。這種責任感,或體現在致力創造商業之外的社會價值,或體現于扶危濟困,或體現于投身國家戰略。一言以蔽之,就是不忘初心。

許家印和恒大正是這些精神的深度踐行者。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