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2018扶貧首倡“讓愛回家”:讓人回到鄉村,鄉村才有振興的可能

全球最大的人口遷徙又將來臨。每逢此時,當中總有一股數億人次的人流鐘擺式地往返城市與鄉村間。“回家”的念頭驅使著他們朝圣般奔赴家鄉,無論雨雪,不舍晝夜。

1月3日,春運火車票開售,回家倒計時的鬧鐘開啟,貧困外來工回家難的問題又一次進入人們的視野。交通部門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春運旅客發送量為29.8億人次,而2018年的春運旅客預計會突破30億人次。對貧困外來工而言,搶票不易,不會上網、信息不對稱……種種原因在拖慢他們回家的步伐。

早有企業開啟行動,試圖撫平城鄉鴻溝帶來的傷痕。2018年第一天,中國平安“三村工程”扶貧第一站——“一路平安·讓愛回家”公益活動啟動。中國平安將向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捐贈400萬元,包下200輛巴士,在全國范圍內開通70多條線路免費送10000名貧困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團圓。

實際上,每年這股城鄉人口移動的洪流,正折射著中國二元結構帶來的城鄉之變。這股洪流為城市注入生機,鄉村面貌卻未能因此同步。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打贏脫貧攻堅戰和振興鄉村,改進城鄉要素錯配、推進農村發展,已成為黨、國家和社會高度重視的議題。

以“讓愛回家”項目為起點,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三十而立的平安正式啟動總扶貧投入為100億元的“三村建設工程”,面向“村官、村醫、村教”的三個方向,實施產業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助力實現中國新時代美好生活和鄉村振興。

“三村工程”扶貧首站 春運“讓愛回家”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決打贏扶貧攻堅戰,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201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一年。為了更好落實精準扶貧目標,已經連續舉辦四年的“一路平安·讓愛回家”項目也全新升級。今年,“讓愛回家”項目將從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南京、石家莊、武漢、東莞、濟南這十個外出務工者較密集的城市出發,在全國范圍內開通多達71條線路,預計免費送10000名貧困外出務工人員和留守兒童的父母回家。今年項目將繼續擴大幫助貧困外來工的規模,并將提供高達12億的保額,讓外來工快樂、平安回家。

今年該項目最引人注目的變化,是將會作為平安“三村建設工程”的起點。

每年春運,外來務工人員扛起大包小包,在洶涌的人潮中翹首等待,只為寄望于幸運之神青睞,搶到那張金貴的回家車票。平安的“讓愛回家”項目,正是為了幫助貧困外來務工人員返鄉與留守兒童團聚。而“讓愛回家”更深層的寓意,則是指向了貧困外來務工人員身后的鄉村。這張小小的車票背后,是家庭的維系、親情的維護、還有鄉村的活力。

城鄉二元結構下,鄉村發展并沒有跟上城市的步伐,國家發出了精準扶貧的號召。精準扶貧,需要以人為核心,提升農村的整個環境。平安集團將以大手筆投入的“三村建設”工程,正是從產業、健康和教育等方面,提升農村環境,推動要素聚集,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人。也正因為此,把外來工送回家鄉的“讓愛回家”行動,就成為了平安2018年扶貧大棋局的起點和首站。“讓愛回家”,讓人回到鄉村,鄉村才有振興的可能。

振興鄉村大“家” 共享發展成果

振興鄉村,不僅關乎鄉村,更關乎發展的全局。

改革開放至今,中國宏偉發展的圖景徐徐展開,城市高樓拔地而起,中國制造走向全球,這當中,數億外來務工人員貢獻良多,成為中國發展的推動力之一。

然而他們一部分人的家園,正在走向衰落:田地拋荒、勞動力稀少、經濟發展欠佳。數據顯示,全國12.8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居住著60%的貧困人口。截至2016年,全國尚有4300萬農村貧困人口。

實際上,鄉村不僅僅是他們的家,更是需要人們一起守護的中國的大“家”。

中國經濟的騰飛,離不開農村的巨大付出。經濟發展離不開人力資源、自然資源和土地等要素,農村正是為城市源源不斷地輸出了這些要素。得益于這些成本低廉的要素,中國制造具有了強大的國際競爭力,中國經濟版圖得以快速擴張。

廣袤的農村,還是中國現代化的穩定器和蓄水池。武漢大學社會學系主任賀雪峰曾在其著作中指出,現代化是既快速發展又有危機四伏的時期,而危機主要發生在城市,正因為有了穩定的農業和廣闊的農村,任何危機都有回旋的余地。

中國要達成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更離不開鄉村的振興。農村人口占中國總人口近半,在2017年末舉行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就指出,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

可以說,振興鄉村這個大“家”,讓農村和城市擁有共同的發展權,已成為推動發展、共享成果的應有之義。

國家層面也早已著力推動改進城鄉資源的錯配,回饋鄉村。“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舉全國全社會之力,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五年來共減貧6600多萬人,年均減少1300萬人以上,創造了世界扶貧的奇跡,為全球減貧事業貢獻了扶貧的“中國方案”。

厚德載物前行 持續回饋社會

扶貧事業,正在舉全國全社會之力進行。諸多企業都投身到了這股洪流,而作為一家深具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平安早就行動起來了。從2015年至今,平安連續四年開展“一路平安 讓愛回家”活動,已幫助了13000多外來務工人員免費回家。許多外來工人員搭上“讓愛回家”項目的免費大巴,平安快樂回家團聚。在城市里,他們是異鄉人,是快遞員、建筑工、環衛工……,在那些寬敞舒適的大巴上,他們都是幸福的返鄉人。

(2016年1月24日上午,來自四川自貢的陳位齊、蔣紅梅夫妻從深圳乘坐“一路平安•讓愛回家”大型公益項目的免費大巴回家,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CICPHOTO 袁水靈 攝)

持續回饋鄉村和社會,與時代有關。當初的平安人估計不會想到,曾為一紙“準生證”經歷艱辛拉鋸的一個小公司,會在今天成長為位居全球保險集團第一、全球金融集團前十的巨無霸。名經濟學家胡祖六曾表示,平安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大環境。欣逢盛世,平安回報盛世,回報鄉村和社會。

持續回饋鄉村和社會,還與企業追求有關。平安集團董事長兼CEO馬明哲曾以“厚德載物”來描繪平安的企業社會責任感:當一個企業做大的時候,賺錢就不是唯一的目的了。除了回報股東、員工和客戶,“它還要承載行業的創新與發展,社會的和諧與進步,乃至全民道德操守、倫理規范的恪守以及對美好未來的永恒追求。”

一個目光長遠的企業,要走更遠的路,自然就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重返安徽六安第一所平安希望小學授課、親自上陣兜售對口扶貧村農產品……在馬明哲的親身表率之下,平安集團30年來回饋鄉村,在教育公益、災難救助、環境保護、社群公益等方面累計投入3億多元。在教育扶貧領域,平安連續第11年開展支教,超6000名志愿者累計支教26萬小時,幫助逾30萬偏遠農村孩子圓了“讀書夢”。在產業扶貧和金融扶貧領域,平安成立“農村金融服務發展委員會”,推動保險下鄉、銀行下鄉、互聯網金融下鄉等工作,累計為農村提供保險保障及融資服務超萬億元。

(馬明哲與平安希望小學校長交流)

三村建設工程 共創扶貧偉業

今年是個殊不尋常的年份。2018年是全面貫徹中共“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同時,也將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新年賀詞中表示,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是我們的莊嚴承諾。一諾千金。到2020年只有3年的時間,全社會要行動起來,盡銳出戰,精準施策,不斷奪取新勝利。

平安集團也行動起來了。2018年正逢平安集團成立三十周年,在新的起點上,中國平安扶貧啟動了新征程。與過往的新年致辭不同,平安集團2018年的新年致辭中,大部分筆墨集中在扶貧,并宣布正式啟動投入百億的“三村建設工程”。

“三村建設工程”,將面向“村官、村醫、村教”的三個方向,實施產業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平安將為貧困農村的“村官”提供1000億無息貸款,完善1000家貧困地區的診所,為全國1000所貧困地區的鄉村小學提供圖書館和電教室等硬件設施,改善教學條件,組織支教活動。通過“三村建設工程”,全面推動精準扶貧、振興鄉村。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