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監管改革風聲再起

種種跡象表明,食藥監系統可能面臨新一輪的機構改革。怎么改、如何改成為食藥監系統內部的熱議話題。

責任編輯:袁端端

(農健/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1月18日《南方周末》)

種種跡象表明,食藥監系統可能面臨新一輪的機構改革。怎么改、如何改成為食藥監系統內部的熱議話題。

和以前的改革前夕相比,這次調整顯得尤為低調。“1月的十九屆二中全會后,改革方案可能會趨于明朗。”

“本次機構改革方案論證真正體現出頂層設計,致力于構建統一、權威、專業的監管體制,相信會是一種良性變革。”

距離2018年全國“兩會”不到兩個月,食藥監管體制的走向,再度成為系統內部的熱議話題。

圍繞食藥監管體制的改革,貫穿了最近20年——從1998年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成立,2003年國家藥監局加掛“食品”二字,到2008年將其劃歸原衛生部,到2010年國務院食安辦成立,再至2013年組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中國的食藥監管體制曲折行進。

各種跡象表明,2018年,頂層的食藥監管體制或將迎來新一輪改革。食藥監總局將繼續單列、拆分還是被撤并,各種猜測紛至沓來。

先是從工商系統內部傳來一個流傳甚廣的說法,“國務院將整合工商、質監、食藥部門的職能,設立一個類似市場監管總局的機構。”而在食藥系統,“三局合一”的消息也開始傳播,但“版本”略有不同——藥品、醫療器械部分將劃歸國家衛計委管理,食品納入大市場監管。對此,衛生系統的人員表示認可,“醫藥本來就不分家”。

和以前的改革前夕相比,這次調整顯得尤為低調。“1月的十九屆二中全會后,改革方案可能會趨于明朗。”一位國家食藥監總局人士私下和南方周末記者說。

機構調整現端倪

種種跡象表明,將藥品和食品拆分到不同部門的傳聞,或許并非捕風捉影。

最早是一系列的人事變動,這被外界視為機構撤并的信號。2017年3月和5月,兩位分管食品工作的副局長——郭文奇和滕佳材先后被免去國家食藥監總局副局長職務,調任他職,兩位副局長位置足足空缺了三個月。

同年9月,長期在科技系統的官員尚勇調任食藥監總局副局長。值得注意的是,尚勇此前任中國科協黨組書記,是食藥監總局唯一的“正部級”副局長,比其余副局長“官高半級”。

在中國現實政治生態下,領導級別決定協調能力,“高配”具有一定效果。綜觀歷史,“正部級副部長”多的單位,大多都是“強勢單位”。

一位長期研究政府監管的學者提醒南方周末記者,“工商、質檢、食藥的幾個局長中,只有食藥監總局局長是中央委員。”

但2017年11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