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格”的誕生
在這個意義上,“神格”制造者非常成功,必定是因為戳中了人們的某個痛點,觸發了某種心理機制。
責任編輯:陳斌
一個安金鵬,兩種敘事。圖為安金鵬。
(本文首發于2018年1月18日《南方周末》)
一個安金鵬,兩種敘事。故事的原始版本、真實版本是:安金鵬出生于天津武清普通農村家庭,“沒什么特別的困難”“我小的時候也覺得挺快樂的”;1997年獲國際數學奧賽金牌,并因此被保送北大;現為北大數學教授。簡言之,天資聰穎,順風順水,是附近一些父母所稱道的“別人家的孩子”。
不過,當安金鵬被保送北大后,聞訊后的縣文化局領導來家里訪談,然后寫出了一個演義版本、虛構版本的故事。故事以安金鵬的口吻,講述了大量從未發生過的事情:爺爺生病,半身不遂;媽媽想把剛懷上駒的毛驢賣掉“好讓我上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