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如何防止校園性侵害——以成功大學為例
成功大學還特別成立性別調查委員會,規定只要接到性侵害和性騷擾的投訴,24小時內就要進行回應。
責任編輯:戴志勇
20 臺灣如何防止校園性侵害性騷擾可能針對女生,也可能針對男生。在臺灣成功大學,出現別的情況,辭退一個老師要三級三審,但只要老師踩到性侵或性騷擾這條紅線,學校馬上就可以進行辭退。
(本文首發于2018年1月18日《南方周末》)
成功大學還特別成立性別調查委員會,規定只要接到性侵害和性騷擾的投訴,24小時內就要進行回應,性別調查委員會馬上要開始調查和取證,一旦某位教師被查出有性侵或者性騷擾的事實,性別平等委員會可以讓他馬上停止工作甚至要求學校辭退這位老師。
2018年剛開始,就曝出了某高校一教師持續騷擾學生。校園性騷擾、性侵害事件,這不是第一件,相信也不是最后一件。教師與學生必須交流,但是,老師和學生之間應該如何相處才能更好地保護學生與教師?臺灣成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開了很多性別教育的課程,我曾專門去中心進行訪談調研。中心主任陸偉明教授曾經出版了《性別教育&生活》一書,并自己也開設了性別教育課程。成功大學是一個理工醫學比較占優勢的大學,文科的特聘教授不多,陸偉明是做教育學研究的教授,還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卻在十多年前就成為該校的特聘教授。她詳細向我介紹了成功大學如何防止校園性侵害的規定與做法。
政策規定:學校設委員會防性騷擾
臺灣的教育部門為了應對性騷擾和性侵害,在2004年就特別頒布了性別平等和防治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性霸凌有關準則。明確規定:要以教育的方式來消除性別歧視,促進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對性侵害、性騷擾、性霸凌進行明確界定。
性侵害是法律所定義的“性侵害犯罪之行為”。性騷擾指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未達到性侵害犯罪的行為:一是“以明示或暗示之方式,從事不受歡迎且具有性意味或性別歧視之言詞或行為,致影響他人之人格尊嚴、學習、或工作之機會或表現者”;二是“以性或性別有關之行為,作為自己或他人獲得、喪失或減損其學習或工作有關權益之條件者”。性霸凌是“指透過語言、肢體或其他暴力,對于他人之性別特征、性別特質、性傾向或性別認同進行貶抑、攻擊或威脅之行為且非屬性騷擾者”。性別認同是“指個人對自我歸屬性別的自我認知與接受”。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事件,特指“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事件之一方為學校校長、教師、職員、工友或學生,他放為學生者”。
有關性別平等規定要求主管機關和各地市要設立“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并規定相應職責與任務,如推動性別平等在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的開展,提供性別教育相關事項的咨詢服務與調查、處理有關案件。學校也必須設立“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其任務如下:
1.統整學校各單位相關資源,擬訂性別平等教育實施計劃,落實并檢視其實施成果;
2.規劃或辦理學生、教職員工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柯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