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五年土地經營史
對于工業非常薄弱、不能發債的地方政府而言,土地收益幾乎成了惟一的指望。征地拆遷往往引發許多矛盾,也使得征地成本越抬越高,這又促成了房價和地價的直線上升。
責任編輯:夏英
對于工業非常薄弱又不能發債的地方政府來說,土地收益幾乎成了惟一的指望。在2001年到2005年的五年中,麗水政府共獲得29.58億元的土地收益。但與此同時,政府收儲土地的代價也越來越高,房價和地價也在直線上升
自2000年撤地設市開始,麗水房地產市場就開始了緩慢的回升過程。但直到2003年,麗水的房價每平方米還只有2000多元,當時的樓板價每平方米也只在1000元左右。
即便如此,2004年開始加碼的宏觀調控依然打斷了這個相對緩慢的進程。2004年3月“兩會”之后,政府推出的土地開始流拍。當時,負責國有土地拍賣的麗水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張康開始出招應對。
張康調研測算,按照麗水快速增加的人口和城區擴展情況,麗水每年需要投放500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