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地震博弈:重思國土戰略

原地是否為重建最好的選擇?中國西部廣闊的國土其實并不適合人居,更遑論經濟高速成長所帶來的環境負荷。

責任編輯:戴志勇

東西平衡是中國百年來的難題,但當前獨特的歷史處境與全球暖化的尖銳情勢,使得老問題有了新的視野。更大程度地集中城市人口,應該是適合中國國情的特殊解方。

震災已經滿月,重建馬上就要登場。據聞汶川等三個縣城在縣民的央求下,將就地重建,我認為有再思的必要。

2004年印度尼西亞亞齊在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劃定危險海岸線,撤離原有的漁村,并且在原地廣植椰林作為海嘯再次來襲時的緩沖帶。要這些災民遷離世代居住的海邊十分困難,但聯合國開發署與印度尼西亞的重建委員會卻必須堅持貫徹。原因無他,因為沒有人可以保證海嘯不會再來。

受難的生靈替我們問了許多沉重的問題,其中一個較為根本卻未必能簡單回答的提問是:原地是否為重建最好的選擇?

這犧牲的近十萬條人命,我們可以說:一部分是死于房屋耐震強度不足,另一部分則是因為地處偏遠而救援不及。要解決前者,必須徹底翻新包含監察制度在內的社會基盤建設,要避免后者,則必須檢討千年來的人地關系。

此次的震中汶川,剛好在中國西南至東北的地理對角線邊上,斷層移動的方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