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笑星

此時被人們視為笑星的,已經不像兩漢以來的笑星都具有笑話的創作能力,而是偏重于表演類型的了。

責任編輯:朱又可

(本文首發于2018年1月18日《南方周末》)

王學泰先生不幸于2018年1月12日在北京去世,這是他為南方周末開設的“笑話史”專欄的最后一篇文章,未料成絕響。茲發表以為悼念

笑星歷代都有,有的還是名震古今的,可惜流傳下來的不多,這與藝人社會地位低下、只是統治者的玩弄對象,以及民眾對他們的忽略有關。

古往今來的正史中只有司馬遷的《史記》關注到藝人,并為他們立傳——《滑稽列傳》。我們由此知道了齊國的淳于髡、楚國的優孟、秦國的優旃。后來班固又為之補了先秦的魏文侯時的西門豹、漢武帝時的郭舍人、東方朔。這里除了郭舍人之外皆非優人,不能僅靠性格的滑稽而入《滑稽列傳》。

可惜司馬遷這種秉筆直書的精神在后世史學中消失了許多,《史記》對于各個階層代表人物務在求全的搜羅精神更是消失殆盡,使得許多滑稽人物失載,這樣,我們研究笑星史時這成為一個障礙。

當然不見于正史,而在零星記載中,特別是宋代及宋代以后出現的筆記小說,比較喜歡記錄當時出名的笑星。從中我們會了解到古代笑星的為人、品質。

十多年前,我還沒有退休的時候,我們社科院同時收了一批日本的研究生來進修。其中有位年齡較大、較成熟的,他原先工作地點是日本內閣防務廳,我們給他起了個綽號“防務廳長官”。“防務廳長官”為人活潑,好說好笑,三十多歲的人了,老愛與人開兒童式的玩笑。他為人很好學,見人就問問題。有一次他見到我說:“王老師,山東人愛吃煎餅,我考證出來了,清初的蒲松齡就寫了《煎餅賦》,可見那時就有煎餅了。過去我只知道山東人喜歡煎餅,但不知來歷。這回可弄清楚了。”我說差遠了,北齊時期,有人就說到煎餅,比蒲松齡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lee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