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制造業出路何在?

2018年1月13、14日,佛山市政府聯合《財經》雜志主辦“2018中國制造論壇”,多位經濟學家及佛山本地企業家就佛山制造業的出路問題給出了自己的藥方。

責任編輯:顧策

廣東佛山的美的生活電器測試中心,技術人員在電控測試區對產品進行測試。(新華社記者 申宏/圖)

2018年1月13、14日,佛山市政府聯合《財經》雜志主辦“2018中國制造論壇”,多位經濟學家及佛山本地企業家就佛山制造業的出路問題給出了自己的藥方。

南方周末記者整理部分參會嘉賓的重要觀點,以饗讀者。

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

美的沒有追逐風口

中國制造真正發展起來是改革開放之后。美的的成長,就是依靠中國的低成本優勢和發達國家之間的成本差異,迅速地從低端制造業發展起來。珠三角是典型的例子。

它的模式本質上是利用中國和發達國家的成本差異進行轉移。區位優勢就是大規模、低成本,只要規模足夠大,就能生存下來。珠三角成千上萬的制造業都是這樣發展起來的。

2008年金融危機是轉折點。這個模式的兩個前提都發生了變化。以前通過大規模中國市場發展很快,然后向海外出口。這時管理的粗放式、商業模式靠低成本等所有弱點都會被掩蓋。但是2008年之后,中國的市場開始出現了需求下行,規模的前提沒有了,沒有地方可以增長了。

再者2008年之后各種要素成本,看得見的、隱形成本都在上升,成本已經沒有優勢。這兩個前提發生了變化,不僅是美的面臨挑戰,所有的制造業都面臨這樣的挑戰,就是傳統模式已經失效。

制造業要轉型升級。轉型升級就是要尋找新的模式,尋找新的賺錢的能力,尋找新的能夠生存下去、持續發展的能力。

我們過去是靠成本優勢起來的。如果要保持成本優勢只有兩條路徑可選,要么是轉移到低成本地區,比如轉移到西部或者東南亞、非洲去,這是一種方法。絕大多數企業是無法轉移的,因為它受到管理能力、資本力量以及業務區域、戰略的限制,怎么辦?

最根本的是第二種,要建立效率驅動基礎上的新的成本優勢。以前我們是靠要素的低成本,只要管理精細一點都可以做到,但是今天不行。所以要建立在效率驅動基礎上一種新的成本競爭能力。效率驅動是非常立體的、系統的概念,它是貫穿整個端到端,全價值鏈的工具和方法。

如果成本優勢不想保持了,或者要找一個更高的競爭能力,那就要建立差異化能力。首先是產品領先,能夠比競爭對手更快推出新的產品或者服務給消費者。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吳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