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生態威脅今年防洪
5月以來,南方12省份的強降雨,已經造成一百多人死傷。
責任編輯:戴志勇
今年的主汛期即將來臨,應對洪水,僅靠工程措施是不夠的,需要從生態平衡的視角去審視嚴峻的防洪形勢,停止各種導致脆弱生態進一步退化的不當做法。
5月以來,南方12省份的強降雨,已經造成一百多人死傷。南方一直沒能擺脫洪水威脅,有氣候方面的原因,由于受季風性氣候影響,常于夏秋形成暴雨;也有生態的原因,植被的破壞、濕地面積的減少,都容易造成洪災。要有效防御洪澇災害,需要結合工程措施和生態措施。
洪澇災害首先和降雨有著密切關系。南方地區有時發生雨帶滯留,造成大范圍的持續降雨,就可能導致1998年那樣的流域性洪水,帶來極大的損失。而局地暴雨,如果降落在山區,就可能導致當地山洪暴發,引發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造成嚴重人員財產損失;如果降落在平原地區,就可能因排水不暢而引發城市內澇和農田漬害。
雨帶的分布和降水量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內有所波動,但相對是穩定的,而中國南方的洪澇災害在2000年以來卻呈現增長趨勢。以長江流域為例,隋代以前,長江洪水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