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災部”設想

“大的災害發生后一般成立緊急的指揮部,總理任總指揮,這種情況下統一救災沒什么問題,關鍵是之前的‘九龍治災’,各干各的?!?/blockquote>

責任編輯:林楚方 郭力

“大的災害發生后一般成立緊急的指揮部,總理任總指揮,這種情況下統一救災沒什么問題,關鍵是之前的‘九龍治災’,各干各的。”國家減災委專家王昂生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汶川地震發生一個月來,有關災后重建的思考正在各個層面激蕩,減災專家們則希望以此次地震為契機,讓新的整套減災體系的建立納入政府視野。

在減災專家口中,一個全新的部委名稱被多次提及,即“減災部”。專家們期望通過建立這一新部門,創新救災體制,解決舊有難題。

上述想法并非第一次提出,自1998年特大洪災開始,直到2003年SARS疫情,包括今年初的南方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發生,都促使各方思考建立更有效的救災體制。

事實上,中國也正在以更法制化的態度對待災害,6月8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簽署了《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條例》,這是中國首個專門針對一個地方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的條例。

雖然專家們的考慮維度多樣,但綜合起來,不外健全立法、加強現有協調機構,甚或建立新部門三點,第一點為普遍共識,第二點更有現實意義,而第三點雖有一舉解決問題的考慮,但現有環境之下,難度也最大。

“九龍治災”之困

中國的救災體制涉及到眾多部門,一個國家減災委員會成員單位就有34個部委局。“國家減災委是個國家層面的部際協調機構,沒有實權。”王昂生說,“國家減災委每年召開會議,要是副總理去了,各部相關部長就去,如果只是民政部部長主持會議,各部就派司長參會。”

國家減災委的辦公室設在民政部,發生災害后,由其負責協調各個相關部委,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應急管理行政體制建設研究”課題組的一份報告說,由一個部門出面協調同級別的其他部門還是有很大難度。

報告說,有些部門,例如發改委,出現在每一個議事協調機構中;財政部、公安部等出現在絕大部分議事協調機構中。“同級部門協調這些政府強勢部門存在相當難度,即使副總理擔任專項應急管理領導機構的負責人,協調該副總理分管之外的部門也有難度。”

王說,比如,地震局根據震級發出警報,民政部則根據受損情況報災害級別,兩者報的災害級別甚至不一樣。“包括遙感中心就不下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