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讓銀行消失?

比特幣并非第一個數字化貨幣,很可能也不是最后一個。

責任編輯:朱力遠

 

作為首個成功的、去中心化的數字加密貨幣,比特幣有著獨特的開創性。比特幣背后的科技,它的無監管哲學,以及它實現的對等式金融系統頗具創新。(環球科學供圖/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1月25日《南方周末》)

比特幣并非第一個數字化貨幣,很可能也不是最后一個?,F在諸如數字貨幣這樣的新興技術,能夠幫助建立更有效率的金融網絡,人與人之間可以直接進行交易,而不再依賴銀行。但只有在謹慎使用的前提下,新興金融網絡才能夠阻止財富的集中,增加經濟活力。

五千多年前的一個春天,在美索不達米亞烏爾城,一個外地商人剛剛賣完了他的貨物,換取了一大捆銀條。他不想帶著這堆銀條回家,因為他知道,在收獲季結束后,他還得回到烏爾城購買谷物。因此,這個商人去了當地的廟宇——常常有人在那里貯存財物,把銀條交給祭司,請求祭司代為保管。

不久之后,祭司的侄子露面了,要向祭司借一筆錢。年輕人想要買一些種子,用來耕種,這個心愿觸動了他叔叔的心弦。于是,祭司借給了他一些銀條,推算著如果他的侄子到商人回來時無法歸還銀條,他還可以用個人資金或者從朋友那里借錢來填補這個缺口。

通過利用與外地商人的長期合約來支持他侄子的短期貸款,這位祭司將一筆錢用了兩次,讓商業交易額翻了一番。用現在的話來說,祭司發明了部分準備金銀行制度。

根據考古學證據,我們知道這一情景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發生過。它從兩個方面深刻地改變了金融環境:一方面,它提高了經濟的整體生產力,因為侄子現在能夠買得起種子了;另一方面,它引入了風險,因為侄子有可能無法及時還清貸款。

幾千年過去了,17世紀在歐洲出現的、由政府支持的中央銀行把這里的“雙重支出”和稅收聯系了起來。國王從商人那里借錢打仗或修路,并用它支付武器制造商、糧草供應商和士兵的費用。就這樣,那筆錢開始流通,創造經濟活動和利潤,而且在每一步那筆錢都會翻倍——或者更多。國王通過對利潤征收稅款來償還貸款,貨幣流通的雛形也由此漸漸形成,標志了當今銀行系統的開端。

簡而言之,現代貨幣流通的核心途徑就是:首先,企業從私人銀行借錢,比如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或匯豐銀行(HSBC),用來支付工人工資和其他費用。在這一步,貨幣被創造出來。接著,消費者購買企業生產的商品,或者把錢存進銀行。最后,企業用他們賺到的錢償還銀行貸款。到這里,貨幣的流通就結束了。這時,最初借出去的錢被還款抵消,但貸款產生的利息則永久地留在系統之中了。這就是私人銀行如何通過“無中生有”的貨幣推動了經濟發展。但是,私人銀行也不是可以隨意放貸,它們在某種程度上受中央銀行的監管,后者對私人銀行放貸所必需的資本金和流動性進行了限制。

要是這么簡單就好了。不幸的是,這種貨幣流通方式為社會帶來了一些根本性問題。其中的一個問題是,這個系統不可避免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lee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