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并校寄宿計劃”是否行得通?
但誰來陪伴鄉村兒童的成長呢?
責任編輯:戴志勇 實習生 李玫琦 張釗
近三年來,馬云的鄉村教育,其實主要精力就放在鄉村教師,他稱之為關鍵點。
(本文首發于2018年1月25日《南方周末》)
“農村學校里面的這些宿管員就是一個大媽,最多管不打架,管你安全,都是這樣,沒有什么文化,更沒有什么心理學專業訓練。”劉曉松據此得出結論,“可能更急缺的是這樣軟性的東西”
最近,云南昭通“冰花男孩”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有數據顯示,在本世紀初,大規模撤點并校之后,全國鄉村學校數量從51萬減少至23萬,農村小學生平均上學距離變為5.4公里。在類似的一些情境中,小學生既留守在家,又要自己長距離走路上學,加上學校條件的艱苦,再一次加深了人們對鄉村教育困境的認識。而另一方面,正如馬云所觀察到的,一些特別貧困的地區,雖然以前建了很多小學,但現在很多都空在那兒,沒有學生,沒有老師,一些地方有少量學生的,也面臨著師資力量不足的情況。“鄉村寄宿制學校計劃”作為一個教育扶貧的嘗試,正試圖以企業家的角色整合教育資源,解決相關問題。
按照馬云的想法,“中國必須大力推動寄宿制”再度推起并校機制,原則上將100人以下的鄉村學校都合并掉,在此基礎上,整合教師資源,學生住校,由校車在周五送回,周一接走,以解決現在鄉村撤點并校之后,學生上學距離遠、路途艱難、老師不愿意去等問題。
用“效率”思維解決鄉村教育問題
鄉村寄宿制學校計劃的提出,首先是一個集約化辦鄉村教育的思路,按照馬云的理解,學校的學生集中,人數增多之后,師資的配置和其他一些服務學生的一系列保障都才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Golrad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