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翻供與重審”

宋代的“翻異別勘”:在庭審程序結束之后,如果被告人喊冤翻供(相當于提出上訴),則重組法庭,重新庭審。

責任編輯:陳斌 實習生 李玫琦 張釗

簡單回顧一下華夏法制史,我們會發現,從《尚書》確立的“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司法原則,到宋代對法官“失出人罪”幾乎不追究責任的做法,再到清代繁復的“審轉”制度設計,都體現了中華法系的一則核心價值觀:慎刑。(東方IC/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1月25日《南方周末》)

宋代的“翻異別勘”:在庭審程序結束之后,如果被告人喊冤翻供(相當于提出上訴),則重組法庭,重新庭審。

簡單回顧一下華夏法制史,我們會發現,從《尚書》確立的“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司法原則,到宋代對法官“失出人罪”幾乎不追究責任的做法,再到清代繁復的“審轉”制度設計,都體現了中華法系的一則核心價值觀:慎刑。

清代的“審轉”,是一項層層復審的司法制度:“徒刑以上(含徒刑)案件在州縣初審后,詳報上一級復核,每一級都將不屬于自己權限的案件主動上報,層層審轉,直至有權作出判決的審級批準后才終審”(張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