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楚動人的“新零工經濟”
新零工經濟,非勞動要素占比飆升,這個非勞動要素不僅包括顏值和才藝,還擴展到了知識和專業技能。
責任編輯:陳斌 實習生 李玫琦 張釗
而電商平臺、社交平臺、媒體平臺還極大地提高了零工的生產率,這個較高的生產率能夠提供較傳統工作更高的報酬。一個勤快些的滴滴司機,月收入更是過萬。
(本文首發于2018年1月25日《南方周末》)
新零工經濟,非勞動要素占比飆升,這個非勞動要素不僅包括顏值和才藝,還擴展到了知識和專業技能。
在多數人的刻板印象中,“打零工”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無奈。對于身處其中的人,倘若他是個60后或70后的話,一有機會,總是趕緊轉成能領固定薪水的正式工。在他們心目中,零工是暫時性的、不牢靠的、自覺低人一等的、被社會邊緣化的,轉成了正式工,才長舒一口氣,才覺得成為了社會主流的一分子。為此,他們會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金錢去擴大一切能夠提高轉正幾率的事務或投資,比如上電大職大拿文憑、比如托親靠友跑關系等等。
到了今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