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土地入市德清試驗兩年:“讓村民管理自己的土地”
兩年來,浙江德清農地入市改革最大的受益者是農民。入市成交的2.21億元金額中,集體收益1.8億元,惠及農民十余萬人。
責任編輯:吳金勇 助理編輯 溫翠玲
莫干山鎮仙潭村的度假村項目,是全國第一宗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交易。
(本文首發于2018年1月25日《南方周末》)
兩年來,浙江德清農地入市改革最大的受益者是農民。入市成交的2.21億元金額中,集體收益1.8億元,惠及農民十余萬人。
2018年1月10日,趙建龍驅車來到浙江德清縣莫干山鎮潭村督辦工程進度,他在這里投資上千萬興建了一個度假村——一棟高三層,墻體覆蓋著竹筒裝飾的半復古式樓宇。
早在五年前,他就決定轉型開拓度假村業務,專門花錢找美院學生設計了別具一格的酒店主體。
可如果不是兩年前的試點,他很難順利拿到這塊土地。
2015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國務院在全國33個試點縣(市、區)行政區域,暫時調整實施土地管理法關于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的有關規定。其中,德清成為首批15個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
這深刻改變了趙建龍的生意。
他今年49歲,是德清本地人,身材清瘦,說話分條縷析,不時迸出一串政策詞匯、經濟術語。這是沉浮商海多年形成的話語習慣。
他在德清縣城開了七八年賓館,伴隨著長三角產業轉移以及消費升級加劇,來自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旅客絡繹不絕,生意蒸蒸日上。
莫干山景區的名氣與日俱增,趙建龍打算在此擴大經營規模,嘗試開一家提供中短途休假服務的度假村,拿著精心設計的圖紙,四處尋找理想之地。
莫干山鎮仙潭村的這塊地原本是一座舊廠房,地理位置合適,于是他把整個車間租下來,打算推倒重建。孰料手續批不下來。這處廠房原為集體所有制性質的鄉鎮企業,改制后企業歸為個人經營,但是下面的土地仍為集體建設用地。
德清國土資源局相關負責人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因為沒有土地使用權,只可以在原有建筑物基礎上翻新,沒辦法重新建設,更不能將工業用途變更為商用。
不過,“既然沒有使用權,把它買下來不就有了?”這位負責人說。趙建龍決定追加投資,直接從集體手中購得這塊地的使用權,但是彼時“集體性質土地的使用權不能夠出讓、轉讓或者抵押”。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吳宇哲研究土地制度多年,并走訪調研過長三角不少市縣。他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稱,集體土地只能在集體范圍內有條件流轉,要想流向土地市場,只有通過征收的方式,變更為國有土地,再行交易。“集體土地與國有土地‘同地不同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