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融合”麻風村
麻風村原是一個封閉的,沒人愿意進來的隔離環境,如今外面的人越來越愿意進來跟老人互動,也是一種融合。不一定要老人回到家去。
責任編輯:呂宗恕 實習生 甘甜甜 黃磊
梅州市梅縣康樂醫院里,多位麻風康復者身有殘疾,急需護工照料。
每年1月的最后一個星期日是 “世界防治麻風病日”。有著兩千多年流行史的麻風病在中國目前是否還談病色變?作為登記病例數約占全國登記總數的1/5,位列全國第一的廣東,這些年在防治麻風病上做了哪些努力?我們選擇了廣東龍川縣康復醫院作為觀察樣本,去看看還生活在那里的康復者及積極關注康復者的公益組織。
麻風村原是一個封閉的,沒人愿意進來的隔離環境,如今外面的人越來越愿意進來跟老人互動,也是一種融合。不一定要老人回到家去。
如果不出意外,75歲的袁利民將一個人在山上度過2018年春節。2017年12月初連日沒雨,建在山里的龍川縣康復醫院的抽水泵壞掉以后,自12月14日開始停水了。原來一同住在山上的麻風康復者決定回子女家,而袁利民沒地方去,只好在山上等待。
1950年代為防治麻風病,在海島、偏遠山區建起麻風病隔離區,俗稱“麻風村”。直至1986年后,隔離制度取消,新發麻風病人可以回家治療。隨著麻風康復者回歸社區或離世,醫生護士離開,麻風村也逐漸消逝。留在麻風村里的康復者則由于身體畸殘、沒有子女、社會歧視等原因面臨醫療救助、晚年安頓的諸種問題。
孤立無援
為什么治愈后沒有離開,袁伯不愿做過多解釋,只是這一住已是24年。
山丘環繞的山頂處,有一排白色平房,那是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康復醫院。平房里有7-8個房間,太陽能熱水器、電視齊備,只是做飯還得燒柴生火。最近的人家在對面山頭,一到晚上院子極為寂靜,屋外黑黢黢的沒有光亮。
“我不怕的,門一關有什么好怕的。”袁伯說,他早年在房門前徒手捉住一條3斤多的毒蛇“過山峰”,賣到鎮上也得了上千塊。在這兒住久了,他唯一怕的就是孤孤單單一個人,冷清。
這座康復院1962年建成,全盛時期也有上百人在這兒居住?,F在的平房后面,還有個荒廢的“四合院”,是當時駐扎在這兒的醫生護士住的地方,他們也在山上耕田種菜。
廣東省曾是歷史上麻風病高發大省。全國麻風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統登記顯示,截至2017年底,該省累計登記麻風病例96610例(含復發),累計治愈79568例;累計登記病例數約占全國登記總數的1/5,位列全國第一。目前,該省有麻風院村67所,收留康復者1800余人。
袁利民是五十多歲后才進入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