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怎么玩投資?
在VC、PE盛行的創業時代,銀行如何在符合監管的情況下,從股權投資市場分得一杯羹?而習慣了稀釋股權獲得資金的創業公司,在兩種性質的資金同時擺在面前時,如何做出選擇呢?
責任編輯:吳金勇 助理編輯 溫翠玲
早在2015年,江蘇銀行就推出首個投貸聯動產品。
(本文首發于2018年1月25日《南方周末》)
在VC、PE盛行的創業時代,銀行如何在符合監管的情況下,從股權投資市場分得一杯羹?而習慣了稀釋股權獲得資金的創業公司,在兩種性質的資金同時擺在面前時,如何做出選擇呢?
沒有廠房,沒有抵押物,輕資產的創業公司似乎天然與銀行資金無緣。
然而,據公開信息顯示,近一年多來,找鋼網、柔宇科技等獨角獸級創業公司,打零工、質造等早期創業項目都獲得了銀行的資金。
“半年前我們與銀行簽的合同。當時月收入只有200萬元,現在我們的收入達到1000萬元了。5倍增長,雙方都很滿意。”打零工(上海)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趙騰達說。此前,趙也曾接觸過國內的一些風險投資機構(VC),但都不太合他的心意。
在VC、PE盛行的創業時代,銀行如何在符合監管的情況下,從股權投資市場分得一杯羹?而習慣了稀釋股權獲得資金的創業公司,在兩種性質的資金同時擺在面前時,如何做出選擇呢?
創始人更喜歡銀行的錢
“我們不是擔心被稀釋股份,而是擔心‘引狼入室’。”趙騰達這樣形容風險投資機構。
在他看來,VC(風險投資機構)和PE(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給的錢,代價是拿走你很大一塊股份,“就像是手里拿著砍刀,你愿意要我的錢,我砍你一刀”。
作為一款專注于零工交易的App,“打零工”的目標群體是藍領、部分白領和金領,早期從藍領、臨時工、鐘點工、服務員等彈性工作的群體入手,并把整個雇傭過程數據化。憑借這一細分領域的優勢,2015年底,它獲得國內知名招工網站“工人網”的天使輪投資。
2016年夏,在月交易流水突破200萬的時候,打零工啟動了第二輪融資。融資的牽線人是上海市普陀區科學技術委員會,為了解決創業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科委找來了十幾家銀行,坐在一起開會,最終有兩家向趙騰達伸出了橄欖枝。
“大多數銀行能看懂、也看好我們的模式,但就是問我們有沒有抵押物。”趙騰達說,也有幾家分行的人愿意做這筆業務,但報到總行后,沒有通過風控環節,被拒絕了。
愿意與他合作的兩家,都是地方性的商業銀行,投資模式也相似,“貸款+股權”。其中一家是江蘇銀行,它承諾與投資機構賽伯樂共同出1000萬,其中500萬貸款、500萬股權投資。貸款是一年期的,年利率6%-7%;股權投資是三年后決定是否行權,銀行方可以選擇當作貸款收回本息,也可以選擇持有股權,占股約1%。股權投資的部分,是打零工與賽伯樂簽署的協議。
另外一家銀行模式也類似,愿意給500萬貸款和250萬股權投資,以后再追加股權部分。它委托簽署股權投資協議的主體是該行的子公司。
在趙騰達看來,銀行+風險投資機構的組合模式比單一的風險投資機構“便宜多了”,同樣的錢,銀行組合僅要求占股約1%,而投資機構可能要求15%,甚至20%-30%。
“打零工”的這輪融資是目前商業銀行為創業公司提供資金服務的典型模式——“投貸聯動”。也有一些公司,銀行并沒有間接持有股權或認購股權,而是以風險投資機構篩選項目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