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公德是怎樣“煉”成的
家庭美德正是個人品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的發祥處,“家庭教育是決定人生命運的底層代碼”,影響和決定著人生的無數個未來。
責任編輯:溫翠玲
早上坐公交,人較多。見一小女孩,八九歲的樣子,微胖,坐在車中部“老弱病殘孕專座”的椅子上。旁邊站著她奶奶,六十多歲的樣子,頭發半白,一手扶在椅子邊上,一手拿著女孩的書包。小女孩自顧吃著手中的零食,奶奶看著她,祖孫倆交流不多。幾站路后,上來一位老婦人,頭發花白,背微駝,看上去有七十多歲。見她上車后小心翼翼地往車中部挪,奶奶對女孩說:“××,把位子讓給那位老奶奶好不好?”小女孩毫不猶豫地回答:“不!”連續說了幾遍,小女孩就是不肯讓。后來奶奶語氣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