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琪的2017書單
當我們都關心政治、要求民主時,是否可曾想過另一角度的陰性、陽性,或者民主、政治的上游、下游的問題?
責任編輯:劉小磊
陳家琪
《論愛》,[法]呂克·費里(Luc Ferry)著,杜小真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
討論“愛”的著作早已不可勝數,但這本書卻格外引人注意,因為它實際上是想告訴我們在解構主義思潮洶涌澎湃(其中尤以法國哲學家為其先導)之后,到底還有沒有我們所能相信的生活意義的問題。
作者把“愛”稱之為“愛的革命”;所謂革命,自然針對的是以前的生活意義。在費里先生看來,就生活的意義而言,我們以前一共有相繼出現的四種原則,這就是第一“宇宙原則”(宇宙本身有秩序,人在宇宙中有位置,尋找并回到這種秩序與位置之中,所謂的天人合一、知足常樂就是這種原則的典型特征);第二“神學原則”(天堂地獄之分,復活與救贖之信);第三“人道主義原則”(歸功于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人的自由與超越,于是人也就把自己從歸順自然、信從上帝轉變為科學、理性的世俗創造);第四“解構主義原則”(自叔本華開始,經尼采、海德格爾,再到法國的一大批哲學家,上帝死了,人也死了,于是一面是民主共和,另一面就是理性科學,統統失去了它們的客觀實在性)。于是有了費里先生所言的第五原則:“愛。”
如果說第三原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