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環流,海歸再“歸?!?
剛過去的2017年,一批在學界頗有名氣的海歸教授決定再度“歸?!?。
責任編輯:錢昊平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原清華大學教授顏寧已于2017年秋季加盟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本文首發于2018年2月1日《南方周末》)
現在,為了在國外任教專門先去讀博士的例子已經很少了。“(在國外)拿不到好位置的話也不會出國,現在國內教育水平和國外的差距沒那么大了。”
為什么顏寧等人走出去這一未成規模的現象會引來這么多不滿的聲音:“里面是不是有很多青年知識分子?為什么他們借顏寧這個事兒來吐槽?”
“以前有顏寧這樣海外培養的,未來會看到國內培養的(學者),到國外一流大學當教授,我覺得這都是正?,F象。”
剛過去的2017年,一批在學界頗有名氣的海歸教授決定再度“歸海”。
原清華大學教授顏寧已于2017年秋季加盟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原上??萍即髮W教授馬毅隨后于2018年1月入職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80后”的北京大學教授許晨陽也在2017年做出決定,將于2018年秋季加盟麻省理工學院……
已在美國生活近二十年的奧克蘭大學副教授王躍建,將他們的再度“歸海”看作一種新現象:“十年前、二十年前,國內的教授來美國做大學教授,特別是一流大學教授,那是不可思議的?,F在慢慢就會正常了,(公眾)也會慢慢接受人才的流動。”
顏寧本人也對媒體表示:“改革開放以來,有大批的留學生出國,是做學生?,F在終于看到了一批人被請回去,而且是到頂尖的學校當先生。這是很多老一輩科學家的夢想。”
原上??萍即髮W教授馬毅于2018年1月入職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緣何再“歸海”?
“70后”的顏寧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生物系,后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深造,30歲即回到清華當教授,成為清華當時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這次“歸海”,距離她2007年從普林斯頓博士后回到清華做教授,恰好十年。
顏寧受聘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的消息傳出時,這個選擇一度被解讀為“負氣出走”。
“很多人有各種議論、猜測,甚至覺得這件事有一點悲情,認為我是被擠壓走的。其實真的不是。” 2017年12月15日,顏寧在一個頒獎典禮上公開回應稱,去普林斯頓大學是“自討苦吃”:“我在清華這個我最愛的母校待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