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堡:市民福祉與城市升級

如何在透明公平的機制下實現城市可持續穩健發展,達成居民利益和福祉,同時保持城市自身精神活力,漢堡半個世紀以來的發展也許提供了一個觀察的視角。

責任編輯:戴志勇

當地時間2017年7月8日,德國漢堡,民眾示威游行,抗議舉行G20峰會。示威者焚燒障礙物,洗劫商店和向警察拋擲石塊。(東方IC/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2月1日《南方周末》)

前幾個月的G20峰會令漢堡經歷了一個動蕩的周末。城市回歸平靜,而街道上被暴力破壞后痕跡仍然隨處可見。沿街被砸碎的玻璃櫥窗,遭到洗劫的超市,焚毀的汽車,言語粗暴的涂鴉,長久無法平復的震驚,憤慨和惶然仍在漢堡市民間蔓延。政治層面的后果也在繼續震蕩發酵。

漢堡這座上世紀六十年代曾被前西德總理赫爾穆特·施密特稱為“睡美人”的城市,有段時間幾乎占據了世界各大媒體的頭條。漢堡本應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珍藏多年的美貌和易北愛樂廳這頂嶄新傲人的桂冠,而持續的城區暴亂卻占據了所有新聞版面。

G20峰會是漢堡的城市形象和政治文化地位的轉折點,一直富足無聞的漢堡登上了國際政治舞臺,易北愛樂廳幾乎使漢堡成為德國當代音樂和藝術朝圣之地,而激烈的示威和升級后的暴亂,無疑如一記當頭棒喝。

一切從何而起,又將去往何處?

漢薩風范

漢堡自古以來就不是一座引人矚目的城市,不是政治中心,也非文化名城,而是一座貿易口岸,商人和市民是城市的主人。作為歐洲北方經濟和人口的重鎮,今天德國第二大城市,長久以來富足而無名。

城市肇建伊始,作為神圣羅馬帝國自由城市的漢堡遠離集權,保持獨立的地位,依靠精明務實得以持久繁榮。商人家族和市民是城市的主人,中世紀時漢堡的市民把城市貴族階級管理者趕出了城市,由大商人家族進行自治。從1276年起騎士便不允許在城墻內居住,直到1860年貴族不允許在城內購置房產。

從至今仍保留“自由漢薩市”的稱謂可以看出漢堡對古老漢薩貿易同盟自由城市市民精神的驕傲。“漢薩人”的稱呼在今天的漢堡仍然流行,其品質包括“靈活多變,不墨守成規”,“商人般的大膽與勇氣”,“內斂”以及“善于自嘲”……更早而言的含義還包括與權貴平起平坐的自信與高貴。

漢薩人輕蔑權貴和浮名,激賞腳踏實地履行商業契約付出勞動而獲得報酬。13世紀漢堡就立法禁止漢堡人受勛,因為這與“上無主人下無仆役”的市民精神背道而馳。德國前總理施密特多次謝絕德國政府的聯邦十字勛章,被認為非常具有“漢薩風范”。直到今天,漢堡和不來梅是德國兩個沒有設立任何勛章的州。

危機和警示

但也因為漢堡一直遠離權力和市民社會警惕精英的傳統,漢堡在德國和世界上從未獲得與其經濟地位相稱的地位和名氣。

施密特在1960年代寫給媒體讀者來信中對漢堡發展前景危機和在德國政治層面的缺席發出了警示,措辭尖銳犀利又充滿了情感:

“漢薩人日漸無聞,阿爾伯特·巴林,思羅曼,萊茨(均是對漢堡城市發展做出極大貢獻的企業家),后繼者在哪里?

漢堡以航運為榮,但過于倚仗貿易航運,鹿特丹和不來梅都在超越漢堡……

貿易自由氣氛下信仰和思想的自由是城市的傳統……漢堡有著不可思議的潛力,精明務實,寬容同時自律,視野開闊,勇氣十足。漢堡人,你們意識到你們所擁有的力量嗎?

……漢堡人對財富低調,維護公正和平等的社會秩序的信念深植于民心,但并不夠,這些應該成為20世紀所有德國人的共識,以實現更大范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Golradi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