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好禮,真情成風” 春節禮品見證中國改革開放進程
春節歸家的行囊,總是裝著最好的禮物。
“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中國自古以來重禮,正如《禮記·曲禮上》所論斷。禮的本意雖為敬神,卻逐漸超越經濟學商品交換的范疇,進而演變成為一種普遍社會行為規范。
恰逢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東阿阿膠聯合騰訊新聞發布《新年貨社會調查白皮書》,調查分析春節消費特點和潛在趨勢,共同倡導理性消費。
“禮中上品”,漸入尋常百姓之家
每逢佳節倍思親,探親還要選好禮,不論平民百姓還是達官顯貴都會為準備禮品而頗費心思。
2018年的春運路上,人們風雪兼程,行囊中裝滿精心挑選的禮物:在廣東深圳一家電子工廠工作的小吳正跟鐵路工作人員協調,要把一架按摩椅帶上開往河南新鄉的列車;在山東青島機場,47歲的馮程元為遠在云南楚雄的的母親準備了一件毛領大衣、一部國產手機和一盒東阿阿膠……
送禮就要送健康,幾乎成為春節禮單亙古不變的信條。
“慈母年高,當以心平氣和為上。少食勤餐,果蔬時伴。”在一封家書中,宋朝著名理學家朱熹還奉勸其母,“阿膠丹參之物,時以佐之”才能“延庚續壽”。
宋朝理學家朱熹
在現代科學主義誕生的前夜,朱熹對于阿膠養生的認識自然是來自經驗主義。
據《朱子文文集》記載,朱熹在山東巡游時曾遇見不少高壽老人,他們面色紅潤、聲音洪亮、步伐穩健。詢問得知,此乃阿膠所賜。
正逢朱母體弱多病之時,朱熹趕緊修書一封并差人為母送回大量阿膠。
雖為皇家貢品,阿膠也是明清上層社會中頗為流行的保健品。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正月二十五日,曾國藩在著名的家書中寫道,“父母大人金福萬安……阿膠兩斤,高麗參半斤”。
阿膠雖好,其價甚高。明清時代,1市斤阿膠價格大概3兩 2 錢白銀,相當于富裕之家半年的進項。按照購買力平價粗略估計,可折算當前人民幣4000至6000元。
在古代中國,尋常百姓只能望“膠”卻步。
禮品,見證中華民族走過的漫長歲月。據東阿阿膠與騰訊新聞聯合發布的《新年貨社會調查白皮書》顯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買上一斤紅糖或點心,包上印有“福”字的油面紅紙,再用棉繩捆起來便是走親串友的“上品”。
改革開放之后的20年間,禮品也無非一雙鞋子、一件衣服、一條煙、兩瓶酒,至于隨身聽等電子產品更屬貴重禮品。其間,保健品悄然走進禮品單開始萌芽。
“中醫養品,阿膠為上”
如今,沿著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健康中國”的路線圖,阿膠也已徹底脫下“貢品”的歷史面紗,迅速成為“禮中上品”大規模走進尋常百姓之家。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國人歷來重視中醫藥養生。自古以來,人參、鹿茸與阿膠號稱“滋補三寶”,在春節禮品榜單中總是必不可少。
中醫養品,阿膠為上。
“在日常使用中,因為阿膠性平,食用起來安全性最高。迄今為止,單服阿膠,尚未見到不良反應的報告。”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大疾病研究專家組成員高學敏認為,阿膠的在滋補強壯制劑中的應用更為廣泛。
東阿阿膠素有“千年補血圣藥”的美譽。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贊之為“上品”,指出阿膠能夠“入肺、肝、腎經”,具有補血、止血、滋陰潤燥等功效。
現代臨床醫學也已證實,阿膠也是潤肺止咳的良藥,還有滋陰安神的功效,能夠改善睡眠,健腦益智,延緩衰老。
在大浪淘沙中長盛不衰的秘密
“吃豬蹄子跟吃驢皮有什么差別?”正是中醫藥現代化進程中面臨的窘境。
“中藥現代化亟待藥理學研究的支撐,才能讓群眾從‘糊里糊涂吃的好’變成‘清清楚楚吃的好’。”中國中藥協會會長房書亭多次呼吁說。
多年來,為讓阿膠神奇的功效從歷史經驗走進現代科學的殿堂,東阿阿膠近年來先后委托東京藥科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等多家知名科研機構,采用最新科研手段對阿膠進行藥理機制的探索。
東阿阿膠所處的滋補保健養生市場是大浪淘沙。2017年11月,一項名為《中國保健品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透露,當下中國保健品行業的市場規模已經超過千億元,并保持著15%的復合增長率。
高速增長的背后則是亂象叢生,不少品牌的生命周期不過三五載,往往因為不實的療效、虛夸的宣傳而消逝。
敲擊著鍵盤,注視著儀表……筆者受邀參觀東阿阿膠生產車間時看到,幾名化皮煉膠工人正坐在計算機旁,加溫、加水等一系列操作均由計算機控制完成。
東阿阿膠春節獻詞-3
一盞阿膠常左右,扶元固本享太平。步入新時代,東阿阿膠正引領滋補養生浪潮,只為普通消費者能夠“放心、開心、養心”,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