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庫相爭,誰是贏家?
敘利亞形勢一直呈現為“美弱俄強”的戰略態勢,但美、俄、土之間利益不盡一致,依然存在變數。在這場大國博弈的棋局中,庫爾德人往往是第一個被拋棄的籌碼。
責任編輯:姚憶江 實習生 李嘉鎵
當地時間2018年1月23日,敘利亞哈沙卡,庫爾德武裝“人民保衛軍”戰士在當地集會。
(本文首發于2018年2月8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生命只是一瞬間的事情,我們不害怕” 土庫相爭,誰是贏家? 》)
2018年1月20日,土耳其發動“橄欖枝行動”,阻止庫爾德人西進。其直接導火索,是美國決定與以YPG為主體的敘利亞庫爾德武裝共同組建新的邊防武裝;另一方面,土耳其也借機向俄羅斯表達不滿。
敘利亞形勢一直呈現為“美弱俄強”的戰略態勢,但美、俄、土之間利益不盡一致,依然存在變數。在這場大國博弈的棋局中,庫爾德人往往是第一個被拋棄的籌碼。
“我沒有武器,軍隊里武器不是很夠。”
2018年1月30日,已參軍3年的敘利亞庫爾德女兵基斯梅特通過網絡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她的英文名意為“命運”。
命運,對這個22歲的姑娘是殘酷的。此刻,基斯梅特就在敘利亞西北邊陲的阿夫林戰斗前線,阿夫林被稱為“庫爾德人的群山”——這里有360個庫爾德人村莊,是敘利亞庫爾德人口最密集的地區。
作戰之余,這個有著一頭大波浪長發的漂亮姑娘依然在補口紅、畫眼線、描眼影。
“我們女兵隊里沒有男生。”這個喜歡游泳的姑娘毫不避諱欲望。
同樣思念另一半的艾凱迪,比基斯梅特幸運些。他和女朋友在同一支部隊,但很難見面,他將女朋友照片設成手機屏保和社交網絡的頭像。他說:“我已經做好準備,和女朋友一起死去”。
身為庫爾德狙擊手的艾凱迪還沉浸在悲傷中。“我的妹妹李比希,在與土耳其軍隊的戰斗中犧牲了,她只有23歲。我的一個20歲的兄弟也在阿夫林犧牲。”他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1月29日當地時間12時,艾凱迪和兩名庫爾德女兵蹲守在被轟炸后的平房里,周邊堆積著不少槍支,“在轟炸中,我們的房屋都被毀掉了,我們的家沒了。”
“等戰爭結束,我希望能當一個攝影師。”艾凱迪喜歡中文歌,喜歡攝影,每次作戰之余,他都會拍攝很多風景照和自拍,他妹妹的遺照上胸前掛著臺數碼單反,他還帶著兩只鸚鵡一起戰斗,一只叫Jkla,另一只叫Jaki。
1月21日,土耳其軍隊宣布對敘利亞阿夫林發起代號為“橄欖枝行動”的軍事行動,土軍和敘反對派武裝“自由軍”進入敘境內,對敘庫爾德民兵團體“人民保護軍(YPG)”發起打擊。
屢遭背叛
“我們是在戰爭中長大的。”戴爾說。1月30日,27歲的庫爾德女兵戴爾在霍姆斯一邊為家人準備晚飯,主食是炸土豆,一邊為遠方的妹妹擔憂不已,她22歲的妹妹瑪芙就在阿夫林前線,在距離她150公里的地方戰斗。
“我們庫爾德女兵是戰場上的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