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公司吃環保罰單 綠色債券“染黑”
全球綠色債券第一大市場在新年伊始又“井噴”了。
責任編輯:汪韜 實習生 蔣夢筱
(本文首發于2018年2月8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關聯公司吃環保罰單 綠色債券“染黑”》)
據多家環保組織自建數據庫整合資料統計、南方周末記者核查,在綠債發行之后,至少有四家公司的關聯公司存在環境違規行為,包括超標排放、未通過環保驗收等。
將鑒定項目是否“綠色”的認證責任,完全推給第三方評估機構來轉嫁法律風險也是不合適的。企業應當主動向評估公司提供相關情況,對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
全球綠色債券第一大市場在新年伊始又“井噴”了。
2016年至今,中國共計發行各類綠色債券286只,規模達5511.43億元。在2018年的前15個交易日,國內已至少有18只、共計643億元的綠色債券上市發行。
綠色債券所募資金只能用于支持綠色產業項目,所以又俗稱為環保債券,涉及新能源、資源節約、生態保護和污染物削減等。融資資金用于綠色項目的屬性、享受證監會“即報即審”綠色通道的優勢,都使綠債格外引人關注。
但有環保組織指出,過去兩年間,部分發債公司旗下子公司項目存在環境違規行為,被各地環保部門通報責令整改或開出罰單。
綠債發行者是“染黑”,是“漂綠”,還是另有苦衷?
綠債“染黑”案
享受了諸多綠色通道,綠債發行主體的環保門檻也就更高,守法合規更是最基本的要求。
然而,環保組織和多位業內專家均表示,雖然暫未有綠債項目被曝光出嚴重的污染環境行為,但相關企業“違規受罰”的情況時有聽說。
據多家環保組織自建數據庫整合資料統計、南方周末記者核查,在綠債發行之后,至少有四家公司的關聯公司存在環境違規行為,包括超標排放、未通過環保驗收等。
2016年11月,北控水務(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發行2016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擬將28億綠色債券用于永寧第二(望遠)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等15個項目建設。北控水務表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