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的國度
“創業的國度”得益于發達的風險投資體系。以色列科技調研中心(IVC)數據顯示,以色列創業公司于2017年融到總額達52.4億美元的風險投資基金,比2016年上漲9%,按人均值計算排全球首位。
責任編輯:聶寒非
邁克·金斯坦擁有近三十年的創業經歷和25項科技專利,今年五十多歲的他還在樂此不疲地計劃著自己未來的公司。像邁克這樣永不停歇的創業狂人在以色列大有人在。
(本文首發于2018年2月8日《南方周末》)
“創業的國度”得益于發達的風險投資體系。以色列科技調研中心(IVC)數據顯示,以色列創業公司于2017年融到總額達52.4億美元的風險投資基金,比2016年上漲9%,按人均值計算排全球首位。
“年輕人,如果你未來想創業,那你必須每兩年換一份工作,或者嘗試不同的副業。不然等你40歲的時候,你的所有職業技能只適用于一家企業,那你就沒有別的出路了。”
一個工作日的傍晚,以色列特拉維夫證券交易所內的創新中心正進行著一場名為“以創業為事業”的免費講座。成立過7家公司、曾被以色列財經雜志《The Marker》評為“100位年度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的企業家歐倫·蘭茲給現場百余名觀眾分享自己二十多年的創業心得。他鼓勵年輕人不要害怕失敗,要敢想敢做,失敗了再來。
像這樣由政府機構或非政府組織舉辦的分享創業經歷、介紹資源的講座,每周都在特拉維夫的各個角落上演。
被譯成二十多種語言的暢銷書《創業的國度:以色列經濟奇跡的啟示》,給以色列這個籠罩著戰爭陰影、自然資源匱乏的彈丸小國奉上了“創業大國”的頭銜。目前,以色列有超過5000家創業公司,根據以色列政府2017數據顯示的878萬人口計算,平均不到2000人中就有一位創業人士,創業密度全球第一。據《華爾街日報》報道,1999年至2014年間,以色列創立了10185家新公司,其中有2.6%年收入超過1億美元,有幾家已經發展成為市值數十億美元的企業,如被谷歌收購的導航軟件Waze。
“創業的國度”得益于發達的風險投資體系。以色列科技調研中心(IVC)數據顯示,以色列創業公司于2017年融到總額達52.4億美元的風險投資基金,比2016年上漲9%,按人均值計算排全球首位。
此外,以色列政府和企業通過孵化器和加速器項目鼓勵創業。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最新(2015)數據顯示,以色列全國在研究和開發方面的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25%,多年來穩居全球首位,韓國以4.23%排在第二位。
創業意識似乎融入到以色列人的基因當中,不少人覺得成立或者加入創業公司,等于是從無到有研究新技術、創造新產品和社會價值。尤其是技術開發人員,如果他們保守地選擇長期給微軟、谷歌這樣的大型企業打工,拿一份穩定工資,可能會被同行嘲笑。下面以業界精英的實例來介紹以色列的創業氛圍。
永不停歇的創業狂
公司進入成熟期意味著進入成長緩慢的穩定期。當年邁克把自己的股份賣到了不錯的價錢,已經很滿足,至于后來被巨額收購,那是十多年以后的事情了,邁克可不想把時間浪費在等待上。
邁克·金斯坦擁有近三十年的創業經歷和25項科技專利,今年五十多歲的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