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尼泊爾捐建抗震學校
在地震帶中建一所學校,有很大的風險,我們必須建一所非常安全和堅固的學校,必須尊重他們的文化和傳統。
責任編輯:戴志勇
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的一所學校,學生陸續回校準備上課。
(本文首發于2018年2月8日《南方周末》)
在地震帶中建一所學校,有很大的風險,我們必須建一所非常安全和堅固的學校,必須尊重他們的文化和傳統。
2015年,尼泊爾發生了8.1級地震,造成近萬人死亡,受傷的更多,學校和民居倒塌都很厲害。我受自己任職機構派遣,到尼泊爾負責捐建一所學校。此前,我對這個國家一無所知。將近三年,我大部分時間在這,遇到了很多困難。
最困難的,是如何兼顧地震帶學校的安全與尼泊爾本國的文化。最早計劃的是用一年完成學校建設。在中國,三層樓的學校,三五個月就建好了,結果我們花了一年還沒動工。
尼泊爾在環喜馬拉雅地震帶,與中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