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跟了他一路,我們的心也像回了趟家
2018年2月6日,離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春節還剩10天。深冬的北京寒風凜冽,當天9點,頂著零下5度的氣溫,來自中建二局的河北工人殷海波和他的弟兄們扛著行李早早來到北京汽車博物館前,等待踏上平安回家的旅途。
春節前夕,中國平安聯合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發起“一路平安·讓愛回家”春運公益項目,免費送10000名外出務工人員回家。200輛愛心大巴將從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南京、石家莊、武漢、東莞、濟南十個城市發出,開往全國70多個地區。過去三年來,“一路平安·讓愛回家”項目已累計幫助13000多名貧困的外出務工人員和留守兒童的父母回家過年。
平安集團董事會秘書兼品牌總監盛瑞生在當天發車儀式中介紹,過去“讓愛回家”聚焦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讓數以萬計的留守家庭過上了團圓年。從2018年起,中國平安將啟動總扶貧投入為100億元的三村工程,面向“村官、村醫、村教”,實施產業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通過“造血式”扶貧,讓更多的外出務工人員回鄉發展,解決農村空心化和留守兒童缺少父母陪伴的問題。
當天,愛心大巴滿載外出務工人員奔赴他們的家鄉。南方周末記者用鏡頭跟隨殷海波的腳步,在寒冬里展開了一場溫暖的回家之旅。
在發車啟動儀式的臺下,殷海波的工友們都聽得格外認真。殷海波說,如果“三村工程”未來讓家鄉有好的發展機會,他愿意留在家人身邊工作,結束漂泊的生活。一家人,總歸是團聚好一點。
2月6日上午11點整,滿載著喜悅和期盼的200輛大巴車從全國十城準時出發。
殷海波的家在距北京四百多公里外的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郭少莊村。同鄉的工友們說,往年他們自行乘坐長途客運大巴返鄉,5個小時的車程費用在90元左右。雖然票價不貴,但大家每天都要工地上勞作忙碌,抽身買票并不容易。“能把咱送到家門口”的愛心大巴給殷海波省去了不少煩心事。坐上回家的愛心大巴,大家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上車后,司機師傅囑托所有人系好安全帶,駛出北京汽車博物館。汽車才駛出北京西郊,殷海波的手機就響了起來。那是家中妻子打來的電話:“好好好,晚上就到!”簡單的話語里摻雜著濃濃的鄉愁和回家的喜悅。
回鄉的車程漫長,疲憊的工友們相互依偎著睡著了,只有殷海波戴著耳機,時不時地拿出手機翻看。原來,才過而立之年的殷海波有一雙可愛的兒女,因常年在外漂泊,每年唯有春節才能和家人團聚。他把兒女的照片設置成自己的微信頭像和手機桌面,看了又看。
殷海波覺得,如果“三村工程”能夠幫助家鄉的產業發展起來,他希望可以留在家里工作,這樣就不用跟孩子們分離,能多陪孩子成長。這對一個有家的男人來說,是一種很大的幸福。
車窗外,夕陽慢慢下移,大巴駛進邯鄲境內,故鄉的面目逐漸清晰。同行的工友仔細凝望著窗外熟悉的家鄉。殷海波主動走到駕駛座旁為司機指路,“這個路口右轉!右轉!”同鄉的工友們齊聲附和。
2月6日晚上18點30分,大巴抵達臨漳縣汽車站,殷海波的妻子已帶著女兒開車趕來,迎接丈夫回家。奔下大巴的殷海波一把將女兒抱起,舉得高高的。
告別了工友,殷海波一家驅車前往20公里外的郭少莊村,家中岳父岳母已經準備好了熱騰騰的飯菜。夜幕中,沉睡的村莊只有零星幾盞燈光。車子艱難地開過幾段泥土路后,一家人終于來到了家門前。
殷海波打著手電,輕輕叩門,“爸爸!爸爸!”5歲的小兒子聞聲從堂屋飛奔出來,撲到殷海波懷中。
一進屋還沒坐熱,殷海波一眼就看到了擺在桌上的大紅獎狀,這是今天上午妻子從女兒的家長會上拿回來的。殷海波7歲的大女兒小馨在臨漳縣城的小學讀一年級,成績優異的她獲得了“三好學生”榮譽稱號。殷海波摟著一雙兒女,開心地笑了。
郭少莊村沒有小學,孩子讀書得到另外一個村。而鄉村學校一般只有幾個老師,教育質量不好,所以他們選擇讓小馨到縣城讀書。為了照顧孩子,小馨媽媽在臨近學校的地方找了工作,每天早出晚歸,早晨7點半上班,晚上7點下班,放學時孩子托管在別人家,只有晚上回家后她才有空陪孩子看書寫字。為了讓孩子能在縣城里上學,殷海波不得不外出打工掙錢。他希望“三村工程”能幫助鄉村里擁有更好的教育資源,這樣,許多父母就不用再這么奔波。
因為走得匆忙,沒來得及給兩個孩子捎上新年禮物,殷海波有些內疚。懂事的小兒子從柜子里拿出媽媽買的新鞋子,問爸爸“好看不好看?”
丈夫整日舟車勞頓,家中妻子親自下廚,孩子們悄悄跑到廚房幫助媽媽端菜。炒豆苗、炒菜心、醬油干絲、小米粥、蒸饅頭,樸實簡單的飯菜中,飽含著最熟悉的家的味道。
性格文靜的小馨用筷子小心地夾起一片醬干絲送到爸爸嘴里,眼眶有些濕潤的殷海波微笑著細細品嘗。夜里的村莊早已沉沉睡去,但殷海波一家的屋子里仍分外熱鬧。
殷海波說,六個小時的平安回家路上,他一直循環播放著歌曲《異鄉人》:“披星戴月地奔波,只為一扇窗。說不出的諾言一直放心上,有許多時候眼淚就要流,那扇窗是讓我堅強的理由。小小的門口,還有她的溫柔,給我溫暖陪伴我左右。”
如果可以選擇,其實殷海波并不想奔波。但是作為一個農業人口只有500多人的小村莊,郭少莊村無論是產業、教育、醫療都與城市有著明顯差距。在這里,看病需要到鄉衛生院,開電瓶車過去都需要30分鐘。而鄉村醫院的醫生留不住,經常找不到人看病。小馨有一次凌晨一點多發高燒,小馨媽媽跑了好幾個村,逐個醫院敲門,都找不到醫生。直到早上6點多,她才找到醫生為孩子診治。殷海波非常期待,村里能有個看得上病的醫院。
平安的“三村建設工程”或許將解決這些問題。平安將為貧困農村的村官提供1000億無息貸款,新建1000家貧困地區診所,在全國1000所貧困鄉村學校進行平安支教行動的全面升級。通過“三村建設工程”,讓“貧有所助”、“病有所醫”、“學有所教”,許多鄉村將因此而迎來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