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不能“愉快”地抄襲韓國綜藝了
為何這些年來中國的綜藝節目紛紛抄襲起了韓國?其根源是什么?
《尹食堂》記者會。
國外有網友曾發帖質疑,13億的中國人,如此多的電視臺,怎么連綜藝節目都要抄襲幾千萬人口的韓國?這并非我們的原創能力不足,而是在“買買買”“抄抄抄”的捷徑前,我們的創新能力產生了“惰性”;偷雞摸狗習慣了,也就忘了怎么站著把錢掙了。
“知道”(nz_zhidao)告訴你,為什么我們總愛抄襲韓國綜藝。
近日,發生了一個很“丟人”的新聞——《環球時報》《參考消息》進行了報道,人民日報微信也發布了相關消息,但網友卻紛紛表示,“干得漂亮”。
韓國電視臺報道,韓國國會通過了《文化內容產業振興法修訂案》和《音樂產業振興法修訂案》。至此,韓國外交部乃至整個政府層面都有了應對抄襲的法律依據。這兩部法案將在2018年7月30日開始實行,主要是為了阻止“外國”對韓國綜藝與音樂的盲目抄襲行為。
這個“外國”指的其實就是中國,韓國電視臺“點名”指出這是對中國“山寨綜藝”的“狠招”。韓國教育文化體育觀光委員會的李東燮點名指出,中國在大范圍抄襲韓國的熱門綜藝。去年韓國放送通信委員會也統計過,至少有29檔中國節目存在侵權行為,且“中國節目方均未給出回應,韓國方面束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