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解決三農問題的時機到了” 一個投資銀行家的農地試驗
2018年2月4日,中央一號文件發布,即《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
責任編輯:顧策
王世渝。
2018年2月4日,中央一號文件發布,即《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
就在前幾天,剛過完60歲生日的投資銀行家王世渝感慨,“真正來推動、尋找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時機到了。”
他為三農問題忙了幾十年,參與、設計了多個項目。
1986年,29歲的重慶青年、教師王世渝和一位朋友赴小三峽旅游,那里的貧困深深刺痛了他,回來后他主動申請赴當地扶貧。1987-1990年三年,他以巫山縣官陽區副區長的身份,想方設法幫助當地農民脫貧,最終通過種植、加工魔芋,讓農產品走出深山。
隨后,王世渝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第一代參與者,先后任職于海南順豐集團、萬通集團投資銀行部、德隆集團,主持過上百家以上企業的改制、重組、上市、并購業務及大量的投資、融資業務,現在是富國富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2010年以后,他給自己的規劃是只做兩件事,一件是海外并購,另一件就是農村土地流轉。
2006年,王世渝根據自己在全國各地的調研、以及多年關于農村改革和發展的想法,設計了《中國農村土地信托流轉財產制度改革綱要》。2010年,這一方案在湖南益陽一個叫做草尾鎮的地方落地。
當時益陽市主要領導拿到王世渝的方案后到處咨詢,外界反對的多,讓他不要碰。巧合的是,在參加湖南省一個博士班課程時,這位益陽市領導遇到當時已退休的一位銀監會官員,后者對此表示很大的興趣,并支持他們。
2010年4月,益陽市首先選擇了其下轄的沅江市草尾鎮作為試點,當時沒有信托公司愿意做這件事情,沅江市政府出資200萬建立土地信托流轉基金并成立了土地信托托管中心。
流轉時必須以村民小組為單位,土地必須成片,租期大約為8-10年,農民獲得的回報是,每年每畝400-500斤稻谷,以當年國家晚秈稻的收購保護價格計算。農民將土地委托給托管中心,托管中心最后會向企業集中招標,并向企業收取每畝10元的流轉服務費。
王世渝堅信,中國農村的根本問題,要從土地上找到解決辦法。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深化農村土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