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明信片窺探美麗世界
而,同為傳統通訊工具的明信片并未沒落,反而以特別的姿態不時出現在人們的視線當中。
責任編輯:吳悠
互聯網時代,各式社交軟件成為人們重要的聯絡工具,書信漸漸退出通信舞臺,電話、短信也日漸式微。然而,同為傳統通訊工具的明信片并未沒落,反而以特別的姿態不時出現在人們的視線當中。
與其它通訊工具相比,明信片最獨特的地方在于,它既是通信手段,又是文化、歷史、藝術、地域等各類信息的展現載體。它一面承載著人們寥寥數語的問候或祝福,另一面則描繪著神秘的遠方、久遠的歷史、變幻的城市,印刷著經過修飾或美化的浪漫化場景。
明信片既記錄了人們對生活的祝福,又承載著旅行者美好的回憶 (資料圖/圖)
跨越兩個世界
明信片誕生于19世紀中期。當時,大眾接觸到圖像印刷品的機會十分有限,而明信片由于造價低廉,幾乎人人都買得起,甚至還能自己創作,因此其誕生與普及被視為藝術的民主化。
在19世紀,明信片是大眾窺探世界的窗口 (資料圖/圖)
早期的明信片多為手繪或手繪復制品,日常生活、四季風物、異國風情都是明信片創作的絕佳素材。受到新聞小卡片的影響,明信片也漸漸開始書寫新聞。
1820年,美國人柯里爾在印刷店當學徒時發現了自己的繪畫天賦,隨后開創自己的印刷店,專注于描繪新聞事件,小量印刷售賣。當時,描述新聞的圖片幾乎聞所未聞。1840年,列克星敦號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