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張學津

在馬譚張裘那一代名伶之后,許多1960年代前已經嶄露頭角的老生在1976年后已經年過花甲,但更多的正值壯年。

責任編輯:朱又可

張學津在近三十年梨園界的地位,大致相當于學界的余英時。余先生常年在新亞書院畢業生名冊中排第一位,而張學津則是北京戲校校友錄第一屆排名的第一人。(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2月15日《南方周末》)

在馬譚張裘那一代名伶之后,許多1960年代前已經嶄露頭角的老生在1976年后已經年過花甲,但更多的正值壯年,經過八十年代京劇的不景氣,九十年代有了音配像,這些馬譚張裘的學生輩重新煥發了神采。在這一批人中,以師承而言,以藝術成就而論,張學津無愧翹楚,堪稱后三十年“天下第一須生”。

首先從師承而言,張學津師承馬連良,馬連良是繼譚鑫培、余叔巖之后老生的又一座高峰,尤其是在梅蘭芳去世之后,其在京劇界的地位,只有南方的周信芳可與之相比。而張學津的父親張君秋,則是繼四大名旦之后公認的成就最高的旦角演員。比較有意思的是,張君秋的續弦,也就是張學津的繼母,是四大須生之一楊寶森的遺孀謝虹雯。這種梨園界的姻親關系還有很多,比如著名程派旦角李薔華,第一任丈夫便是著名楊派票友丁存坤,第二任丈夫是名須生關正明,生子關棟天。其第三任丈夫更有名,便是昆曲大家俞振飛。

以我個人喜好而言,馬譚張裘那一代人的學生輩,我偏愛高寶賢、汪正華和周少麟,但這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